《徽州文书》第六辑是由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的刘伯山研究员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影印出版的系列大型文献资料《徽州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收录的徽州文书依然是刘伯山先生的家藏文书,重点收入了祁门县和婺源县两邑的文书。《徽州文书》第六辑共有26个目次,50户文书,其中祁门文书9个目次21户,婺源文书17个目次29户,共辑有文书照片6000多幅,另附有田野调查所拍摄的实态图片。
突出文书的区域关联性。本辑文书的收录特点是对于出自于同一邑的文书,突出了其区域关联性,即文书的收入重点在于是否为同一区域或者是相关区域的文书。第六辑中关于祁门文书的收入重点区域是祁门北乡一带,包括祁门十七都和十八都,其中以祁门十七都的文书居多,主要有《祁门十七都一图乾坑口傅氏文书》、《祁门十七都毛坦汪氏文书》、《祁门十七都二图谢氏文书》、《祁门古溪乡黄龙口汪氏文书》、《祁门十七都江氏文书》等,这些文书出自村的空间距离大约是在几十平方公里之内,甚至有些村落就是相邻的。婺源文书的重点收入区域是婺源东乡和北乡一带,包括婺源六都至八都、十都和十一都,其中有些归户文书的出自村是彼此毗邻的,如《婺源六都二图汪口俞氏文书》的出自村是汪口,《婺源七都四图江湾江氏文书》的出自地是江湾,汪口和江湾这两个村不仅紧挨着,而且现在还同属于江湾镇。
口碑资料与文书资料互补。在影印出版的《徽州文书》中,刘伯山先生一般都会在每户文书的前面撰有文书寻获记,但是在第一辑至第三辑中,文书寻获记仅仅限于对该户文书发现过程的记述。从第四辑开始,除了文书寻获记之外,刘先生在努力考证文书出自村的基础之上,便开始到实地进行田野调查,对文书的出自地给予最终的确认。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刘先生充分地认识到口碑资料的重要性,因此对文书出自地的调查更加深入、全面,通过与文书出自地人们之间的交流以及对文书拥有主人的访谈,最终形成文书寻获调查记,力求客观、详细地展现出归户文书的传承实态。通过田野调查,实现口碑资料与文书资料的互补,一是进一步确定了文书的真实性;二是让历史上的文书档案资料与现实中的口碑资料相互佐证,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勾连;三是可以让寻获调查记本身就成为即时性的纪实资料,以凸现历史的延续性。
家谱资料与文书资料互补。本次文书在收入过程中,非常重视搜集与其相关的家谱资料。无论是文书资料还是家谱资料,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但是就其资料本身而言,文书资料分布较散,家谱资料又存在真伪难辨的问题,二者的结合可以相互佐证,互辨真伪,史料价值更为珍贵。
《徽州文书》五辑自出版以来,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也取得了众多的学术成果。2010年,由刘伯山研究员主编的《徽州文书》在国家图书馆同年6月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中名列第八;2017年初,《徽州文书》进入了“中国高被引图书各学科TOP3名单(1949-2009年)”,位列档案学高被引图书中第三名。此外,《徽州文书》系列丛书还荣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社科类)著作一等奖等。相信第六辑的出版将会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