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到我妈的微信,说是下载一个APP,在APP里投入5000元,六个月分期返钱,直到拿到8000元为止,还可拿到5000元的商品,有空调和钻石项链等,我妈就说,反正都是买东西,在哪买都是一样,在这买还能返钱,多好的事。我就在想,这么高的回报率肯定有问题,这不明摆着就是非法集资吗。”昨天下午,王女士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道。
低风险、高利率,真的可相信?
据了解,王女士的妈妈上周听朋友说有个“投资”的好渠道,在推荐的购物端上购买商品还可返现。笔者和王女士带着疑问收集查询了相关信息和资料发现,5000元的投入,换回8000元的收益,先不说还有空调、项链的赠送,光是年利率就已经高达60%。不仅如此,网上搜索该理财产品的相关信息,还发现了各种自己虚构的推文,比如:该集团再获“互联网+重点信用认证企业”殊荣、集团董事局主席出席央视3·15晚会等等,各种夸张的疑似伪造新闻。
“我妈妈的朋友还借了十几万元的贷款去投资,他丈夫身体不是太好,需要用钱的地方比较多,可能最初就是想多赚点钱补贴家用,这万一要是人财两空,一家子可怎么办。”王女士说道。笔者也从专家处了解到,这种未经批准面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到一定期限内给予高额回报的行为就是非法集资。
贪便宜、存侥幸,容易落陷阱
先借助自有网站、APP打出“购物=储蓄”等旗号,接着宣称“购物”后一段时间内可分批次返还购物款,吸引社会公众投入资金。其实大多返利网在提现时都设置诸多限制,使参与人不可能将投入的资金全部取出,还有一些返利网站将返利金额与参与人邀请参加的人数挂钩,成为发展下线会员式的类传销平台。此种“消费返利”运作模式资金运转难以长期维系,可怕的是一旦资金链断裂,参与人将面临严重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最受不法分子“青睐”的老年群体,往往是他们“下手”的首选目标。“因为现在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年轻人由于生活以及工作上的各种压力,有时会顾不上过多关爱老年人,不法分子往往通过举办所谓的养生讲座、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发小礼品、亲情关爱式骗取老年人信任,吸引老年人投资。”专家说,还有一些老年人往往好心想给自己的儿女少添麻烦,陷入不法分子编造的“养老服务”的幌子,这些都是不法分子的常用套路。
不轻信、不迷信,防患于未然
现今以投资理财为名的非法集资活动愈发猖獗,活动形式也是换着花样翻新,老百姓们往往觉得自己可以分得清什么是非法什么是合法,但真当“高额回报”四个字砸在自己面前时,却又有太多人经不住诱惑,被犯罪分子害得人财两空。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规避和防范呢?
专家指出不法分子大多利用老百姓们的贪小便宜和侥幸心理来吸引投资。“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虚假项目、以虚假宣传造势、利用亲情诱骗”这些都是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生活中主要高发领域涉及民间投融资中介机构、网络借贷机构、虚拟理财、房地产、私募基金、地方交易场所、相互保险、养老机构、“消费返利”网站、农民合作社等。且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今年全国两会闭幕后答记者问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特地强调:“对于非法集资,政府会保持打击的力度,投资者千万不要听信那些非法集资者编造的竹篮子也可以打一筐水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