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孝当趁早,莫待爹娘老
非常道
微声音
需从源头堵住“二手药”黑市
将非遗文化纳入学校教育 或是多赢之举
3上一篇 2018年3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将非遗文化纳入学校教育 或是多赢之举

▋张魁兴
 

凡进入非遗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亟须保护的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如何保护如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重要课题。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蔚县周淑英剪纸艺术馆馆长周淑英呼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教育教学体系,探寻行之有效的传承模式,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学习、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浓厚氛围。(3月7日《燕赵都市报》

近年来,非遗保护与传承已经进入各地政府的议事日程。比如,广西已经建立了文化生态保护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成为广西保护文化遗产的新模式,而且“非遗”传承基地已经开馆授徒。再比如,云南省人民政府日前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到2020年,云南省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及代表性传承人档案建设全面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数字化保护工程全面实施。

但在笔者看来,将非遗文化纳入学校教育,是非遗文化传承的根本之策。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和标志,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将促进民族文化与艺术繁荣发展。将非遗文化纳入学校教育与实践,一是有利于传承非遗文化,二是有利于培养非遗高层次人才,三是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素质教育。非遗的最大危害是失传或消失,而将非遗文化纳入学校教育,不只是传承非遗文化,更是培养非遗“传承人”。非遗文化有了“传承人”,就不会担忧非遗文化的失传或消失。

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尽可能延长非遗的寿命,尽可能地传承非遗文化。当然,非遗资源种类繁多,并不是所有项目都适合在校园传承。笔者希望各地教育部门对本地的非遗资源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证,要将文化传承与扶贫或帮扶结合起来,要将文化传承与增加创业项目或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起来,重点推广、精准传授,努力建设非遗项目特色学校,打造非遗项目特色专业和课程,培育非遗项目特色人才,这是一举多赢的好事情。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