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旧事
独具特色的中国时间文化
回想父母挑银水
三代人的“年”
下一篇4 2018年2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拜年旧事

羊 白
 

新春佳节很重要的一件事,便是走亲访友,相互拜年。

拜年自然要带着礼品。在过去,礼品不外乎糖果点心肉烟酒之类,具体要看各地的风俗。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当地,拜年必少不了那种包着八个点心的“封封”,一般用草纸包着,得讲究技巧,尽量把“封封”包得漂亮,有棱有角,然后上面压一方红纸,再用细绳绑好,就可以作为拜年的礼品了。我母亲对这方面不在行,往往包不好,每次要走亲戚了,我都看到她把那些松了的“封封”小心地拆开,却总是很难再包好,有时竟然还不及以前的,她就着急慌忙地出门去请我二姨。

买点心时,售货员会尽量给包漂亮。但那时条件不好,送来的东西一般都舍不得吃,这“封封”就送来送去,在各家游走,时间一长必定就松了,不成样子。再要送出去,就得自己动手重新包装了,有时包着包着,纸破了,还得赶忙找纸,实在没办法,只有重新买了。这时母亲总会沮丧地说:唉,可惜,可惜。我们兄弟姐妹却心里高兴,心想着终于有吃的机会了。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礼品游走太正常了。甚至会有送出去的东西,经过一番曲折的“跋涉”之后,又奇妙地物归原主。

拜年时,通常会给小孩发压岁钱。记得小时候,过年和父母去亲戚家拜年,最激动的事便是看能收到多少压岁钱。压岁钱的多少,往往和亲戚间的关系成正比,直系亲属给的会稍多一点。

对于大人来说,这压岁钱有来有往,基本持平,出入不大,多点少点也无所谓。但对孩子来说,则是大事,虽然这钱不见得就归自己,往往会上缴给家长,但毕竟是一年之中少有的正大光明的“收钱”时刻,心里还是蛮稀罕和计较的。

我清楚地记得在我七岁那年,我和父母去给我三爷家拜年,我三爷平时对我挺好的,只不过家里条件差点。我到二爷家拜年收到的压岁钱是五元钱,二爷家比三爷家条件好,我小孩子心里似乎也有“数”,想到三爷估计不会给我五块,但三块四块应该会吧。结果,三爷只给了我两块钱的压岁钱。我接过钱,当即哭了,嫌三爷给的少。

那件事情,我至今想起来就愧疚,年幼的我,完全把亲情等级化了,把压岁钱作为了衡量的标准。现在我明白了,拜年不光是一个形式。拜年的意义,是对亲戚朋友、对他们对自己、对世界对生灵,表达祝福、感恩和谢意!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