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驾”还没管好,“代喝”就免了吧
“史上最强通告”严厉却不严肃
小区电梯广告能否不“孤芳自赏”
非常道
微声音
下一篇4 2018年1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代驾”还没管好,“代喝”就免了吧

▋汪昌莲
依“法”代喝酒 王恒/漫画
 

近日,代驾软件e代驾宣布上线“e代喝”服务,该服务上线至今,已经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一线二线36个城市。此消息一出,众多网友纷纷感叹,此前网上流传的代喝酒段子真的变成了现实。但同时,也有不少声音对代喝酒服务心存疑虑。对此,记者从平台方了解到,平台对供需双方并没有约束。(1月7日《北京青年报》)

对于代喝服务,网友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基于中国酒桌文化的根深蒂固,在酒桌上很容易就让人们打成一片,而在使用代喝功能后,有极大可能与其他人建立深度联系,扩展自身的社交圈。反对者则表示,找代喝就相当于花钱请陌生人喝酒,而且朋友之间出来聚聚,大家都找代喝,这样就失去了意义。特别是,找人代喝,存在一定风险。更令人担忧的是,“e代驾”平台表示,代喝酒服务发生意外,与平台无关,由供需双方“后果自负”。

事实上,即便是代驾服务,目前也存在诸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五缺乏”,即缺乏制度约束、缺乏监管主体、缺乏行业标准、缺乏安全保障、缺乏维权依据等。据调查发现,目前,无资质、无协议、无保险的“黑代驾” 甚多,近两年,与代驾有关的案例明显上升。2016年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078份此类判决书,其中涉及交通事故的有402份,责任赔偿的有244份,人身损害赔偿的有228份,精神损害的有118份。

可见,代驾还没管好,代喝就免了吧。尽管《代驾经营服务规范》已于2016年6月开始实施,填补了部分层面的空白,但其只是行业内的非强制性标准,只能寄希望于相关企业自觉遵守,效果自然可想而知。而国家层面的制度规范依旧欠缺。代驾绝不仅是一种服务,也不只是一种经营模式,而是关乎我们生命安全的制度,应尽快通过立法进行明确规范。一旦代驾有了安全保障,人们自然就很少选择代喝了;一旦代喝失去更多市场,加之出台相关法律规定,提高了准入门槛,有关部门对代喝的监管,就游刃有余了。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