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草救子”是变味儿的“比惨表演”
“门诊限号”改革,还需要看疗效
应对烧脑“双十一”,可用“三盆冷水”
非常道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门诊限号”改革,还需要看疗效

▋郭元鹏
 

宁波市第一医院宣布推出一系列门诊改革措施,包括门诊限号、取消普通内科门诊等。11月9日是实施门诊改革措施的第一天。记者在医院门诊大厅里看到,不管是挂号窗还是取药窗,排队的患者都比以往明显减少。据统计,当天上午门诊量3365人次,与2个月前同样为周四那天相比减少约600人次。(11月10日《宁波晚报》)

“门诊限号”对于疾病诊断来说,意义无疑是十分积极的,让患者看病可以更轻松,让医生看病可以减轻负担。然而,“门诊限号”也带来了实际困扰。一些患者就说:看病的体验确实好了,能够让医生仔仔细细看病,但是也遭遇了挂号难,一些患者到了医院才发现“限号”了,想挂号挂不上了。

“门诊限号”是直接限制的,这就犹如西医的手术刀,每天就这么多号源,一刀切地限制了门诊的流量。“门诊限号”,需要吃西药,但是也需要服中药,也就是说要从根本上解决门诊排队的深层次问题。“门诊限号”的出发点是减少门诊量,节约医疗资源。不过,要多些服中药的“委婉”,先要解决环境问题。

一方面来说,要引导患者理性看病。属于小病的,要尽量养成到社区医院看病的习惯,不要感到一点不舒服,就到大医院看病,能在社区医院解决的问题要在社区医院解决。

另一方面来说,对于慢性病患者的门诊开药,要合理地延长“配药时间”。宁波的这家医院就做出了积极探索,原来的时候,慢性病一次开药是“一周的药量”,如今改成了“15天的药量”,这样就减少了慢性病患者到门诊看病开药的频率,也就减少了门诊量。

再一方面,要安排人员合理引导。对于前来看病却因为限制号码,不能参与门诊的患者,要进行劝说,争取他们的理解,依据实际情况分流到社区医院。当然,还不能武断地一刀切。比如,有的患者虽然没有挂上门诊号,而实际上病情需要在大医院治疗,还需要多些通融,而不是直接拒绝。

“门诊限号”改革,最终还需要看疗效。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