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刚
“同学,你已经扫码了,下一位……”早晨的淮海工学院校园里,学生们排队扫码“打卡”,扫码完成的同学有的去做早操,有的去跑步,还有的抱着书本进了早自习室。自10月9日起,淮海工学院正式启动了“健康生活·文明教室”系列学风作风建设工作,通过早起打卡,引导学生早睡早起,帮助养成良好生活作息。(11月2日《中国青年报》)
在学生“叫早”这个问题上,不少大学着实煞费苦心,有采取免费或优惠供应早餐的,有“起床协会”组织异性同学“叫起床”的,也有把早餐停供时间卡住的,现在又曝出通过定制早起打卡、二维码验证,来记录大学生早起情况,并将早起数据作为体育课平时成绩的。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大学生在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上,出现了不少亟需纠正的问题,如“习惯熬夜、晚睡晚起”“沉迷玩手机,缺乏运动锻炼”等。人们不禁要问,高校学生到底怎么啦?难道过了紧张的高考后,就真的彻底放松了?
笔者以为,大学“花式”喊学生起床,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现在大学生日益严重的不良作息习惯,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及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大因素。
无论是从身体健康还是日常教学需要出发,早起的必要性毋庸置疑,学校想方设法“叫早”,初衷无疑充满善意,也颇得学生们青睐,能够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但这真的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现状?恐怕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如何倡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让他们能够迎着晨曦出现在操场上,展现生命的律动,开启新的一天,这才是高校在教育上必须思索和改良的地方。
因此,在“叫早”这个问题上,学校可以用一点“小恩惠”“小情调”来予以温暖地强调和提示,但更离不开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制度约束、激励,比如从制度设计的源头开始着力,从新生到校报到那天开始抓起,有效实现高中阶段和大学生活的作息规律和求知劲头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