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样看待“拾金索酬”的出租车司机
多管齐下阻击“酱油致癌”类的谣言
对“抢跑”教育不能止于校长提醒
非常道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0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对“抢跑”教育不能止于校长提醒

▋汪昌莲
 

今年8月至11月,10所沪上知名“牛校”校长集聚在上海青年干部管理学院,每隔一个周日与上海家长面对面对话,告诉家长“如何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几乎所有名校校长都在提醒家长——不要把孩子的宝贵时间浪费在“抢跑”上。(10月30日《中国青年报》)

学校的大门,像是一把重新丈量这个社会的尺子。如果把孩子的成长看成一场马拉松,那么上小学的那天,则理所当然地被看成是真正的起跑。而事实上,在“发令枪”响起之前,明里暗里的,那些各自铆劲儿、你追我赶的“抢跑”早已开始。此前有媒体报道,一个6岁孩子的“学习清单”,英语词汇量4000左右,数学心算1万以内加减法,语文会背千字文,在家长群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一名5岁孩子报英语培训班,培训机构居然说学晚了,更令家长大惊失色。

可是,“抢跑”教育方式,不仅削弱了正常的教育功能,从长远看,也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从表面上看,“抢跑”教育,或许暂时解决了孩子的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但同时又会使孩子失去独立自主、自我锻炼的机会。孩子在“抢跑”教育的重压下学习和生活,不仅觉得没有一点自由空间,心理也会变得非常脆弱,从而害怕失败,一旦他们学习成绩不好、学业受挫,将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至于5岁孩子已受过17项培优,更是将幼儿教育“成人化”了,这种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抢跑”教育,已成为一些孩子身心不可承受之重。

所以,对“抢跑”教育,不能止于校长“提醒”。“抢跑”教育,绝不等同于早期教育。任何早期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因此,教育部门应担负起义务教育的社会责任,加强对义务教育的“减负”管理,坚决向“抢跑”教育说“不”。要加强对学校和培训机构的监管,当好家长的参谋,引导学校和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不拔苗助长,不搞一刀切,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生理特点施教,让孩子们学得快乐、学得有趣、学得有进步。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