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一新建小区,前不久因建社区托老所遭部分业主抵制。从媒体报道看,这样的案例在全国频频发生。(9月19日《中国青年报》)
业主反对建设社区养老项目的理由五花八门,或称小区公共资源被占用,或称养老项目影响小区环境,更有甚者直呼晦气、不吉利……种种说法,使人想到一个古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有业主直言不讳,知道小区里建养老院是好事,但发生在自己小区就接受不了。本是好事、实事,然而遭遇“闭门羹”“逐客令”,确实令人扼腕,并且发人深省。
判断社区养老项目需不需要、该不该建,这些业主心目中不缺“准星”,就事论事他们一百个赞成,但因为建在自家社区内,于是立足点马上有了急转弯,好事一下子就成了坏事、闹心事,这是典型的“邻避效应”。赞成建社区养老项目,抵制建在自己社区的养老项目,认知的天壤之别,缘于当事人论事衡物,标尺只有一个:以自私为圆心,以自利为半径。
破解“邻避效应”,当然要做好宣传工作,打破居民心理忌讳,另外,要信息公开,业主知情,让“家门口的养老院”获得居民认同。但归根结底,更需要居民有见识,明大义。社区养老是大势所趋,在中国社会老龄化加速的大背景下,家门口的养老设施将越来越多。而“邻避效应”是死胡同——谁都“以邻为壑”,哪里有养老设施立足之地?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反求诸己。用现代话讲,就是从自己身上找问题的症结。反求诸己不但是一种美德气度,更是破解矛盾的良方。我们不能陷入叶公好龙的“人格陷阱”:对别人是高标准,对自己则是无底线;只要不合自身利益,好事也要抵制。回到社区养老设施问题上,早早学会与之做邻居,这才是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