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先生曾说:“ 我不该学丹青,我该学鲁迅,这是我一辈子的心态,越到晚年越觉得绘画技术并不重要,内涵最重要。”想来张武扬先生应该没有这样的遗憾。
海棠花落尽,收到了张武扬先生的第五本散文集——《独立于时光之外》。书香四溢,封面远山近叶,淡雅如菊,凝聚着武扬先生的心血。这本书还在筹备之时,武扬先生很是谦逊地将设计好的封面发来让我看看有何不妥之处。当然,这令我诚惶诚恐,但也足见他对这本书的厚爱与重视了。
一书如人。通览全书,颇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之感,可见其主人视野开阔,胸襟旷远。武扬先生是穿着布鞋的文化贵族,上承先秦两汉散文悠远的脉络,下袭“五四新文化运动”强大的基因。他的文笔妙语连珠,妙趣横生,包含着古典审美韵味,“无一处是古人,而皆古人至处也”,将文化回归到人文正脉上来。他携带着纯净的艺术想象,在孤独中快乐地享受着文学之梦。他平和地与身旁的文化精灵对话,在它们的指引下,糅合自己的信仰、文化背景、民族性格、思维习惯、审美情趣等,将日月山川、宇宙星辰化为散文的笔墨,让洪荒变得生动起来,滋润着枯竭的心灵。其行笔恰如天马行空,凡叙事、议论、写景、抒情,无不可以挥洒自如,涉笔成趣,却又始终抱守初元,形散而神不散。
武扬先生的文字表现力极强,所抒发的感悟总能引起观者的强烈共鸣。书中许多文章是在行走,那些文字是行走过程所引发的内心触动与感悟,在精神的弧度促成心灵的碰撞以至提升和丰满自己。如《触摸拉卜楞寺的质感》一文,文章骨肉齐全,内容丰富,有知识的普及也有灵魂的迸发。“领悟是岁月在圣者心中的穿越,安详是直照心底的暖意,再次读它之时,忽然觉得,融合在蔚蓝的天空与无边无际绿色之间的拉卜楞寺,是夏河的文化符号和历史剪影,是属于甘南草原和中国的,我只是一个过客,一离开就恍如隔世,莫名地遥远起来。”这或许算是一种寻觅,把常常被忽略的或者未曾发现的东西寻见觅得。虽不是深幽孤峭,但一直在向意蕴丰沛努力。
武扬先生在《留在岁月深处的记忆(代后记)》中说:“长期以来,凡是有感觉也有时间之际,我就随手写点什么,已成为一种习惯。就这么一篇篇积累着,颇像农村养鸡的老太太,每隔一段时间,就把四散的鸡蛋一个个捡拾起来凑成一小筐。数点一下,这已是第五本散文集了。”这真是难能可贵啊。世上之事就怕“认真”二字。如今这时代,似乎文化理想断了层,似乎散文也没有小说、诗歌、戏剧那样崇高的位置,似乎文艺已被边缘化了,谁还能坚持创作,谁还能坚守心灵的家园呢?时代给出了正能量的答复。如武扬先生之辈,便逆水行舟,溯流而上。他们或意深义精、切于实用,或记人记事、直抒胸臆,时而议时而论,于平静中觉醒与回归,以心灵对语的方式复活一道道行将逝去的风景,重铸民族魂魄。
文人的尊严取决于态度,武扬先生在努力艰难地践行着、捍卫着、传播着。人的一生交往过多,然知交至友,当引坦荡者。武扬先生可当之。
落花时节逢《独立于时光之外》,幸之又幸——幸运、幸福。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