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运动会纪录“沉睡”40年无人破、高中班里引体向上少有人达标、体育课长跑改短跑……新华社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体质下滑引发“好日子养出弱孩子”的担忧,被广泛关注。(9月13日新华社)
中小学生体质下滑早已引发各界深深担忧,无论是职能部门还是业内专家也开了不少“药方”,却始终收效甚微,原因何在?笔者以为,虽然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已出台多年,但实际落实执行上的不力,是引发“好日子养出弱孩子”现象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
早在2007年,针对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但十年后的今天,当时文件提出的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降低青少年近视率、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等要求,似乎并没有落到实处,甚至不少地方还在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多年前就迫在眉睫的问题依然没得到很好的解决。
在笔者看来,当下一些地方的学校、家长,甚至学生自身,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虽然都认同学生体质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整体素质和未来发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口号也不时呼喊,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还是唯学习成绩论一切。追求高分才是各方心照不宣的“硬道理”,大家普遍相信,考试得高分、成绩好意味着更好的学校、更好的工作、更好的未来,依旧发自内心地“热爱”分数,而或多或少忽视了孩子“体育”的同步发展。
在高喊“减负”多年以后的今天,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之重以及家长砸锅卖铁给孩子报补习班的热情,令人瞠目。遗忘初心,怎得始终?破除功利主义、回归教育初心,仍旧任重道远,教育改革需进一步提速,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育人观念也亟待改变,唯如此,我们才能让好日子养出更多的壮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