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湾的四季
初秋的板栗,绽在枝头笑哈哈
琢美好品物 寓君子风范
下一篇4 2017年9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月亮湾的四季

□余巧玲
 

大别山北麓霍山县东西溪乡有一颗璀璨的红色文化明珠——淮海军工厂,如今为中国·月亮湾作家村,村内最让我钟爱的便是那一弯好水,在月牙似的清河里淌着。这里满眼是山,满目是水,山水之间,住着勤劳朴实热情的村民。合指默算,我在这里工作已近五年了,信步去老书记家的老店打壶米酒,走到桥头,迎面吹来细细的风,冬日里,不冷,让人精神。

三月里,村里那条长河破冰了,凹岸侵蚀形成一弯好水,凸岸堆积形成一处好丘。丘堆上,几只嫩黄色的鸭子在四处张望,不经意猛地扎进水里。长河里的水很清,看得见水底静的沙子和动的泥鳅。岸边的柳树全都冒出嫩绿的芽尖,垂在水里和倒影连成一片,分不清虚实。柳的旁边是一株樱树,也冒尖了,向更远处看去,不知不觉的,山的色彩竟悄悄的换了,微微泛绿,一株株盛开的早樱点缀其间,似是故意惹你注意,好告诉你,春来了。最先感受到春的要数住在桥头的潘阿姨了,50多岁的年纪见谁都乐呵呵的,岁月让她微露出白发,她总是不在意,她更在意菜园子里有没有偷食的母鸡。她是长河的邻居,一日里要去蹚那河水十多次,她和她的朋友们,天刚亮的时候便提上一竹篮衣服去河边找寻最得力的青石板。

才从地里回来,潘阿姨去洗菜了,煮饭,潘阿姨去淘米了,吃过饭,碗筷也要拎到河里去冲洗,一来二去,潘阿姨到底最先熟悉这河水的温度了。春的暖风还没吹来的时候,潘阿姨便先知道了。

入夏仿佛就是一夜之间的事,第二天便觉得阳光灿烂得刺眼,山全绿了,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了花。长春叔的一大片玫瑰花基地,耀眼的红在一片深绿的柳那边明晃晃地闪着,好看得让人忍不住想去摘上几朵。顺道一提,长春叔的绝活除了花草专家,还是一位专业兽医,最妙的莫过于他的大厨身份了,红烧肉或酸菜鱼,任其一样,吃过便终身难忘了。村里还有各式让人叫绝的“专家”,“草毡专家”、“插秧好手”等等,真真是大隐隐于村了。

到了秋日,村里也是很热闹的,站在山顶,村里或聚或散的人家炊烟显得格外醒目,从袅袅升起的炊烟里便能看到一整户忙碌勤劳的村民,他们,是在忙着丰收一年的果实呢。远远地看见几条水牛在稻田里吃半截的稻草,那是老张叔在给他的水牛喂食。每次和老张叔说话,我的心思都没在话茬上,只顾盯着那几条水牛,我喜欢在牛眼睛里找倒影,我问老张叔,听说牛怕人是因为牛的眼睛很大,所以牛眼里的人是和它一样庞大的是吗?老张叔才不会和我较真,每次都哈哈大笑说些我听不懂的话,也不告诉我对不对。

一转眼,小村便入了冬,很奇怪,虽说是吐气像冒着白雾,但硬是没人说冷,反而比平日里更热闹些。三五个阿姨在太阳底下一针一线地织着新花样的毛线鞋。叔叔们手里端着杯子,聚拢在有太阳的地方,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新的老的国家政策。和我一样的年轻人呢,也是不甘围着火炉的,打羽毛球的、乒乓球的、篮球的,在村里转上一圈就会发现每处的文化广场上都有运动的身影。老人们也爱出门找找唠嗑的伴儿,他们最爱不释手的就是冬日里的“小火桶”啦,一两根红炭翁在火桶里,出门了抱在胸前便能暖上一整天。

怕冷的,只有一件,就是那运输自来水的水管,一夜过去,便要好几个晴日才能有水流通,不争气的还有好几处要裂几道缝。长召叔家的自来水管也冻裂了,幸而门前有一口常年不枯的老井,井水夏天可镇西瓜,冬日里能直接舀着淘米。长召叔家还没翻新房子时就已经有它了,井口矮于地面,村里还没有自来水的时候,它是村里人吃水的源泉。尤其在冬日,陆陆续续有人来趴在井边取水。长召叔也不阻拦,人多等急了就去他家坐着聊聊天,他总乐呵地说,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井,谁都能用。后来,长召叔家要盖新房,绕不开这口井,吃水不忘挖井人,长召叔说这老井要留着。井口加高了几米,再自制了几个井盖,老井的位置刚好在屋檐下走廊的正中央。和往年一样,今年冬天,长召叔家门前又是站满了前来打水的人。

犹记走出校门刚参加工作来的那个严冬,系着围裙灰里土里搬砖拾瓦异常的寒冷。如今又是冬天,看着亲切的叔叔阿姨们和熟悉的一草一木,虽处严寒,回忆起五年的工作生活,顿时暖暖的好精神。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