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校 感恩有你
高架上的父爱
八封挂号信
几缕师恩入梦来
下一篇4 2017年8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的母校 感恩有你
——追忆在定远县吴圩中学读书生活片断
 

□金兴安

岁月如梭,流光似水。

我离开敬爱的母校已是整整50个年头了。5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短如一瞬,而对人生亦弥远而漫长;50年前我与母校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情感,而这一特殊的情结深深地“结”在我的心底,使我终生难忘!

我是吴圩中学第五届初中毕业生,就读于1963年至1966年间。追忆在校的三年读书生活,我有说不完的心里话,我有感不尽的师生情。那年月人们从三年大饥荒中熬过来不久,物质极度匮乏,生活质量低下,而我的生活更是举步维艰。因为我有一段区别于他人家庭、区别于他人童年的人生轨迹,1960年我的父母死于大饥荒,刚上小学三年级的我一夜间变成了小孤儿,孤苦伶仃,一无所有。记得1963年我跨进吴圩中学校门时,我所有的行李就是一床旧被絮,那是我唯一的家产,其他生活用品一样也没有。校领导、老师们、同学们知道我的身世和处境后,无不同情和怜悯,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学校免掉一切入学费用,每月享受最高的助学金,老师和同学们更加地关心我,爱护我,待我像亲人。在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感情颠簸之后,我生命的小船又回到了平静的港湾。在吴圩中学这个大家庭里,我与有父母、有家庭的孩子一样,有歌声,有笑语,愉快地读完了三年初中。

真是大地有冷暖,人间有真情。

在那难忘的三年读书期间,我记得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更是对我关怀备至。他们不但关心我的学习,照顾我的生活,还常常与我促膝谈心,教育我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我正确的人生观,教育我怎样做人,如何直面现实及克服和战胜眼前的困难。这些充满正能量的话语,像一股股暖流温暖着我,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迸发出催人奋进的火花。

在那难忘的三年读书期间,我记得同学们待我情同手足。我的数学成绩跟不上,班上成绩好的同学就主动耐心给我辅导,并展开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冬天,我没有棉衣,有几位女同学就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帮助缝制;星期天回家的同学们带来的零食,总与我分享。今天,我要借用《同学赞》歌词中的一句话:“借给我饭票的兄弟,你还好吗?”不过,我要改一字:“送”给我饭票的兄弟,你还好吗?

在那难忘的三年读书期间,我记得正值全国人民学习焦裕禄的日子。1966年3月在语文老师精心指导下,我写了一首叙事诗《焦裕禄之歌》。我万没想到这首习作竟选在全校举办的“五一”节联欢会上作为节目朗诵,引得一片掌声。从此,我写作的兴趣更浓,我更爱写作。谁知我走向工作岗位后,写作成了我的职业、我的主业,并取得了一些成绩。母校是我学习写作启蒙的乐土,语文老师是点燃我写作火炬的人。正如先贤所说,一个人所受的教育,从启蒙开始,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

在那难忘的三年读书期间,我记得每次放寒暑假或节假日,同学们既热情又真诚地邀请我去他们家作客,同学们的父母和家人总是做最好的饭菜款待我。家住吴圩、杜集、刘兴、卜店等地的同学们几乎家家都去过。同学们用金子般的童心和善举让我这个无家可归的孤儿不再孤单和寂寞。这就是我吴圩中学同学的情怀,这就是我在困境中的兄弟姐妹。

在那难忘的三年读书期间,我记得有一次我患病卧床,班主任老师来到学生宿舍,不由分说背起我直奔吴圩医院。他从口袋里掏出钱买了药,又将我背了回来,并再三叮嘱按时服药。学校大食堂破例给我做了几天小灶,落下的课文由授课老师们帮我一一补上,同学们轮流值班照顾我。漫长的50年过去了,现在想起来仍使我激动不已,热泪盈眶!

回忆在校三年的往事,桩桩件件、历历在目,点点滴滴、铭刻在心。师生情意,至纯至真,吴圩中学,无比温馨。老师们以高尚的师德和人格魅力指引我前行,同学们用兄弟般的友情温暖我的春夏秋冬。万语千言汇一句:三世修得同窗读,没齿不忘师生恩。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