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痴迷京剧十五载 希望年轻人加入传承国粹
15年含辛茹苦 残疾妈妈培养出个大学生
大爱无言,她照顾三位瘫痪家人
星报牵线搭桥 七旬翁觅得书画知音
子承父志,儿子也是一位热心人
下一篇4 2017年8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六旬老人痴迷京剧十五载 希望年轻人加入传承国粹

▋张琳 金花 亚萍 记者 沈娟娟
 

一双水袖飞舞,一身明艳亮丽的行头,微微翘起的兰花指,配上缓慢悠长的唱腔和优雅的步调。记者见到65岁老人王民选时,她就是这身行头。

十五年前,王民选与京剧结缘,痴迷到如今,组建起京剧社团,还邀请省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鲍惠文担任教师,“学京剧,能练气,还能从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加入社团,传承国粹。”  

一次演出让她“恋”上京剧

王民选家住合肥市蜀山区,年轻时经历过上山下乡,回城后,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光电所工作。

“上班时,几乎没有文化活动,只是偶尔会有一些文艺演出。”王民选还记得,1993年,在省直机关一次文艺演出上,她和同伴们一起参加演出。

“当时京剧表演少,单位从安徽省京剧团请来国家一级演员鲍惠文老师,手把手教我们京剧,脸谱都是鲍老师亲手给我们画出的。”第一次学习京剧,王民选觉得很好奇,也很着迷。

第一次的登台表演,收获了很多人的赞赏,《红色娘子军》表演结束时,台下掌声不断,还有人站起来鼓掌,这让王民选和她的同伴坚定了一定要将国粹唱好的决心。

学京剧需要一身行头,王民选就和同伴自己掏钱,每人花500多元买一身行头,“那时候的500元可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在家做家务的时候,我总是一边干活、一边练嗓子。”不仅如此,王民选还和其他几位同伴凑钱请专业京剧演员来教。

希望更多年轻人传承国粹

“外国人常说,京剧就是‘中国的咏叹调’,确实如此。京腔京韵融合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也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基因。”王民选说。

后来,王民选的单位成立了老年大学,鲍惠文受邀长期担任授课老师,每周都会开课,而他们参加省市区的演出机会也更多了,“排一出戏要十天半月,有时候时间更长,一个小小的动作往往需练习很长时间。”

王民选认为,京剧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很深厚的内涵,想要表现出来需要反复的练习。

《贵妃醉酒》、《太真外传》、《江姐》、《红梅赞》……一曲曲京剧经典唱段,王民选演绎得生动传神,情感真切,也让她和她的团队成员们享受到无比的快乐。

“学京剧虽然繁琐,但让我们觉得快乐。”如今,王民选的京剧社团由最初的9人发展到20余人。她的老伴爱好摄影,退休后,只要有演出,老伴总在一旁给他们摄像,用行动支持她。

“现在社团里年纪最大的78岁,最年轻的也有60岁,唱练做打,一些大幅度的动作,年纪太大的老人,就不让他们学了。”王民选坦言,学京剧要打下扎实的基本功,需要经年累月地练习,现在年轻人学京剧的少,而她也更希望,社团里有更多年轻血液,让京剧艺术发扬光大。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