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全球第一,保护更需世界第一
劝退“差生”是教育之痛
“自残求休假”折射劳动权益之殇
非 常道
下一篇4 2017年7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世遗”全球第一,保护更需世界第一

 

▋张西流

北京时间8日傍晚,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提交在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表决,同意将鼓浪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处世界遗产。而7日晚上,青海可可西里刚刚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至此,中国成为了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暂时和意大利并列第一。(7月9日央广网)

这当然是一件值得国人自豪的喜讯。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遗产数量第一,并不代表我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居世界前列。恰恰相反,一些地方的文化遗产,特别是著名景区,在申遗成功后,走进了“重创收轻保护”的怪圈。

此前据媒体报道,由于对鼓浪屿进行过度商业开发,造成景区内“两极分化”:一方面,因为鼓浪屿变成了“烧烤岛”,生存环境急剧恶化,鼓浪屿的“岛主”们选择用脚投票,纷纷开始逃离,常住人口从过去的2万多人,锐减至现在的6000人;另一方面,游客蜂拥而至,这个1.87平方公里的小岛,全年接待游客1136万人次,并创造了单日接待游客超过12万人次的历史纪录。人满为患,环境恶化,势必会给鼓浪屿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指出,世界遗产地的利用必须确保生态或文化的可持续性,确保利用不会对遗产地的杰出价值、完整性或真实性产生有害影响。这些文化遗产是具有与一般经济性资源不同的特殊性,不是商品和旅游广告,而是启迪民智的钥匙。换言之,信守世界遗产承诺,不搞过度开发,是世界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也理应成为遗产所在地政府的共识。

国外的地质公园在科普方面做得很好。例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英国的“新森林”公园等,自然性的保持状况良好,专业讲解也比较到位,宣传手册中也很注重科普性的知识,这些都值得我国的地质公园学习和借鉴。

可见,世界遗产全球第一,保护更需世界第一。首先,申遗应走出“重创收轻保护”的怪圈。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是地方政府及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申遗的终极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摒弃申遗为旅游、为开发的功利思想,找准保护文化遗产的正确思路。比如,景区应重在教育和休闲,着手管理创新、科普教材的通俗化编印、加大导游培训等;用不遗余力的保护和传承,不断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才无愧于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