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平江县一位父亲将自己孩子绑在木楼梯上溺入水塘进行教育的行为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并且公安机关已经介入。6月30日,湖南平江县委宣传部通报称,视频中的中年男子与少年是平江县梅仙镇人,两人系父子关系。父亲将少年溺入水中系对自己孩子进行惩戒。(7月2日 中国青年网)
这是封建式“沉塘教子”,颇有历史渊源。然而,揭开“暴力家教”的背后,一个“坏少年”浮出水面。据悉,少年目前13岁,生性调皮,多次打死邻居的鸡、鱼等家养禽畜,稍有不和便捡石头砸人,多次偷窃村民的烟、钱等财物,甚至殴打其母亲。近日,“坏少年”又犯事,其父恼怒,便使出“家法”,以“沉塘”来威吓,敦促其“改邪归正”。
乍一看来,这是一个不接受教育的“坏孩子”,其父亲已经毫无办法,只好使狠招。而且不少网友认为这孩子“没救了”,赞成其父进行严厉教育。其实,网友所看到、听到的都是表面问题,即简单地认为孩子的品质有问题,且不接受教育,不严厉惩罚则达不到教育目的和效果,因此从感情上原谅了孩子的父亲所施实的“家暴”。
事实上,孩子并非天生就“坏”,而是后天缺家庭温暖,缺父爱母爱,或者说父母抚养不当,致使孩子以“使坏”为乐,慢慢地养成了“坏品性”,搞恶作剧、干坏事成了他的拿手好戏,而且,每次都从别人的无奈、气愤中感受到从来没有的快乐,这是一种“病”,根源就在父母陪伴太少,孩子野蛮生长,尤其在关键的时刻没有发现,更别说教育引导,结果,“熊孩子”在恶搞的邪路上越走越远。
所以,当孩子以“破坏”为乐时,父母的反应不该是愤怒,而是惊讶,并反思孩子为何走到这种地步,做父母的到底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要从哪些方面去补救,才是上策。因为,孩子“变坏”,不是一天“炼”成的,而是在一个特定环境里慢慢养成的,而且,这个“特定环境”的全部并非社会环境,实际上这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且,在同样的社会环境里,为何别人的孩子没有“变坏”,唯独自己的孩子“变坏”了呢?答案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