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路过市内一家花店门口,一位手捧鲜花打扮时髦的中年妇女向我打招呼:“大伯伯好!” 我一惊一瞧笑了:“哎呀,怎么是你呢,真不敢认了,你这是在做啥呢?” 她说:“女儿开花店,我替她打工正送花给客户呢。” 偶然相遇,打开了一段尘封的记忆。
20年前,我住房前面的几排工棚里,住着20多户本厂单身职工无户口家属,其中就包括这位大姐在内。她的丈夫叫吴乐生,阳县人,30多岁。夫妻俩带4个孩子,最大9岁,最小5岁。小吴无工作,骑辆三轮车找零活。妻子有病在家照料孩子做些家务活。一家六口人全靠小吴养活,其生活艰难可想而知。那时我的姑父在附近做汽修生意,中午在我家搭伙,因应酬较多故伙食不差。我的爱人有时便将剩菜之类端予小吴家,并将许多旧衣服送予他们。这工棚墙是竹巴四处冒风,屋顶是石棉瓦,夏天热死人冬天冻死人,很难想像这一家人是如何熬过来的。尽管如此,但对小吴一家人来说,能在合肥落住脚也算是幸事了。然而好景不长,麻烦事来了,厂里通知要拆除这块地上所有建筑物。这下小吴一家人傻眼了。连吃饭都成问题,又能搬到哪儿去呢?全家人都在工棚里耗着。
恰巧这时厂里指派我负责这项拆迁安置工作,由于小吴家实在太困难了,每次登门做工作却无济于事。望着全家人无助的目光,工作人员也束手无策。小吴的妻子每次都以小孩们的口气央求说:“大伯伯,我们实在是无路可走啊,帮帮我们吧!” 于是我向厂领导反映了小吴一家的情况。强拆似有不妥,厂领导同意我的就简安排建议。
时间一晃就是20多年,小吴的妻子向我诉说了后来发生的事儿。自我退休后,小吴一家又经历了一次拆迁。不同的是,这次以拆迁户的名义参加厂集资建房。现一家人住进了带电梯的新楼房,并将全家人户口迁入合肥。夫妻俩还购买了养老保险,小吴的妻子达到规定年龄,每月能领取千余元养老金。四个孩子中,两个自谋职业做生意,两个参加工作。说到这里小吴妻子脸上绽放出笑容,并一再向我表示谢意。我从内心里希望这个曾经困难的家庭生活得比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