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挪车免刑”值得考量
陈春花:给妈妈的最好礼物就是陪伴
拯救长辈们的谣言朋友圈 须双管齐下
别让“吸粉神器”变成“侵权神器”▋张海英
吃对了水果能“治病”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5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拯救长辈们的谣言朋友圈 须双管齐下

 

▋龙敏飞

大清早,还没有睡醒,就收到一条微信,是家里某长辈发过来的,大致意思是叫我不要喝某种饮料,因为老板厌世,在这款饮料里面放了老鼠药,已经有人中枪了之类的。一看就知道,这肯定是一条谣言。同时,再看手机时,又看到一条这样的新闻:5月10日,记者采访南昌多名老年朋友,发现微信朋友圈内养生信息占据了多数,其中一名老人72条信息55条为养生食疗,但多数基本都是谣言。(5月14日中国江西网)

事实上,类似的事情,在我们周边并不少。笔者的父母,也经常会转发一些谣言:如“家中有属羊的要注意”“又有孩子走失了”“用一招就能治疗百病”等等,尽管屡屡劝解,但也基本无效。

心理学家陈昊思在《社会正能量》节目中分析了中老年人这种行为:这背后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内心的孤独感。他们渴望有儿女陪伴在身边,渴望儿女知道他们的生活,渴望跟上社会的节奏,而不是成为一个被儿女、社会抛弃的边缘人。于是乎,他们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求关注之心。此外,还有一些老年人一直都对传统媒体深信不疑,但对新媒体了解甚少,在惯性认知下,他们便觉得“媒体不会骗人”。

对于父母以及长辈们朋友圈的谣言,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而应有所作为。期待长辈们增强辨识能力,加强对他们的科普,是可行的方式,但他们接受新事物“应万变”的能力,肯定跟不上时代了。这就是说,拯救长辈们的朋友圈还得双管齐下:一方面,自然是为人子女的,应加强对老一辈的精神赡养,建立情感联动,保持耐心,才有可能让长辈们相信你所谓的“科学”;另一方面,也必须用法律手段、技术手段对各种谣言进行拦截,筑牢防火墙。唯此,才能拯救长辈们的朋友圈,让他们免受谣言的困扰。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