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运,全国各地的客运站皆是一派熙熙攘攘的景象,多数客运站的候车厅都布置得舒适温馨。然而,也有部分车站的候车厅存在过度开发、商铺过多的现象,候车空间被严重挤占,乘客出行舒适度大大降低。(2月12日《人民日报》)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客运站在候车厅内开发并对外出租商铺,这本身并无不可。因为此举既可以增加客运站的经济收入,减轻客运站运营负担,又能满足和方便候车旅客就近吃饭、购物、消费等需求,不必为一瓶水还得跑到站外去购买。换言之,客运站在候车厅开发一些商铺,本身是一项多赢的举措。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客运站以及候车厅,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服务的配套设施,公共性是其本质属性,为旅客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是客运站和候车厅的应有之义和基本责任。
眼下一些客运站为了收取更多的租金,从而拆除旅客屁股下的小座椅,改建为商铺,或者减少免费候车厅座位,增加收费的贵宾候车厅座位,以及任由商铺挤占候车厅内的公共空间,这就影响和降低了旅客的候车环境和候车舒适度,稀释了客运站、候车厅的公共服务本色,背离了客运站、候车厅的公共性轨道。
另一方面,从法律角度说,客运站候车厅过度商业化,挤占旅客使用的公共空间,实质上涉嫌违规。《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普通候车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1㎡;小型站的综合候车室的使用面积宜增加15%。《交通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也明确规定,候乘厅的设计应符合普通旅客候乘厅的使用面积应按旅客最高聚集人数计算,且每人不应小于1.1㎡等规定。而目前一些过度商业化的客运站候车厅,旅客使用面积显然达不到1.1㎡的标准,甚至在春运期间落脚都困难。
总而言之,客运站可以商业化,但凡事都要有个度。客运站要减少、控制、限制候车厅的商业开发空间,确保旅客的使用面积符合相关规定,让旅客既能在候车厅里就近购物,又可以享有一个舒适的候车环境,这才是最优、多赢的商业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