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太阳行走
《职人志》 (黄靖懿,严芷婕,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 张宇燕 高程;中信出版社
回忆老合肥街巷风物的专题之作
3上一篇 2017年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回忆老合肥街巷风物的专题之作

□钟鸣
 

《合肥街巷故事》,凡例八篇七十九个章节近三十万言,通过从容而又真诚地讲述长达二千年建城史的合肥街巷的变迁,全面而又立体地为读者展示了地处江淮之间,连接皖水徽山的这座城市的气性、味道与合肥人的情怀胸襟,这是《合肥街巷故事》给我的第一感受。

考古成果证明,城市是文明时代人类文化的集聚中心,城市的发展自然也保存着各个历史时期的印痕,传承着城市文化的基因,保留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因此,想了解一座城市在历史中的幽微变化,免不了要部分依赖记忆。

《合肥街巷故事》是一部回忆老合肥街巷风物的专题之作,重点围绕老合肥的一街一巷,一坊一里,探微见著,由事入情,记录了上千年老合肥的市井风情。尤其珍贵的是在深入调研,沟沉史料的基础上,以一种清新温婉的散文笔调去解构城市文化历史的沉重,将寻常街景与巷陌的琐碎上升为城市文化的连接,以文本的形式达成对合肥地域文化的重建。无论是老辈人读,年轻人读,相信都会各自触摸到不一样的合肥。

作者李云胜,六安州籍人士,客居庐州十余载,以琢磨文字、捉笔报章为生,凡文徵史稽、故知旧闻、史料考证、民俗掌故,无有不涉。加之好学近知,笔辍不止,交游近仁,殷殷左右,初心拿捏运道人脉几而合一,故而渐有气象,格局有成。

《合肥街巷故事》用最合肥式的讲述,成为岁末年初这个冬天里最温暖的情愫。云胜君不坠其志,不辞其苦,长年耕耘合肥文史,足见其是有志向有情怀的“真人君子”。

“数字民谣”篇应该是合肥老百姓最可心,最上口的民间脚本,从城市性格、城市精神的层面来理解民谣乡俚,民俗与文化、俗与雅就成为一柄折扇的两面,翻手可以云,覆手可以雨。“一人巷”、“二郎庙”、“三孝口”、“四牌楼”、“五星寺”、“六谷祠”、“七桂塘”、“八腊祠”、“九狮桥”、“十字街”,当再一次重复这些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经典地名时,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文化的力量就是如此。

读书人自然喜欢言学之事,“学堂物语”窃以为是《合肥街巷故事》中最精彩的华章部分,“风雨大书院”、“百年小书院”、“县考之地合肥县学”“从庐州府学到合肥四中”“合肥有座‘裤子大’”等,凡十三章节,皆言合肥学治诸事,尽管大小书院早已在历史的尘埃中“灰飞烟灭”,空留遗踪,其余学治也历经散乱、碾转、变迁、整合。像“以辛亥合肥三上将命名的小学堂”中硕果仅存的“育新小学”、“小南门上的‘洋学堂’”、“从万慈小学到合肥八中”等,直到解放后的“安医大文化广场上的记忆”、“合肥有座‘裤子大’”、“卅年风雨忆联大”等,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时事如何变迁,我们都依稀可以从当年大书院那幅名动天下的“率五属,无、舒、庐、巢、合;进一位,公、侯、伯、子、男”楹联中找到溯源而下的古庐州文化功业中那一脉承续不断的文脉氤氲,这才是合肥最核心、最具备竞争力的城市品格。

《合肥街巷故事》可以这样读,也可以那样读,相信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从书中找到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