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云明
盐是我们生活中“开门七件事”之一,并且排行第四,但关于写盐与生活的文章却很少见到。尽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盐的浸渍与调理,但我们好像没有重视过它的存在,没有在意过它的感受,就像右手和左手,因为能够天天拥握,所以忘记了它的重要。我们可以不吃亏、不吃苦,但我们不能不吃盐。年长的人经常教训年轻人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可见,在我们的传统文化意识中,盐始终是一种资源、一个资本或一些资历,其重要性也是能与大米相提并论的好东西。
在战争年代,为了能把盐运送给被围困的人,有人甚至不得不用厚棉衣吸足浓盐水后又晒干,把它穿在身上,才能把盐运送过封锁线。等到了目的地,又通过浸泡棉衣淅出盐水。在古代,盐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安定,更关系到政府的财税收入,所以历朝历代政府都要垄断和统一盐业的开采、运输和销售,贩卖私盐甚至是要被杀头的重罪。即使到了现今,盐的产、供、销、定价等也没有完全放开市场。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盐,而盐的资源又分布不均,所以我们的茶马古道、丝绸之路其实也是古时候长途运盐的道路。尽管现在交通方便了,盐的产量提高了,但盐依然需要长途运输才能满足各地的需求。“在伤口上撒一把盐”,被看成是贬义或有落井下石的意思,其实,在伤口上撒一把盐也没有什么不好。不管是身体上的伤口还是心灵上的伤痕,与其任由伤口发炎化脓,撒一把盐总会有些消炎去腐的作用。如果实在是接受不了这种较强烈的刺激,用淡盐水清洗一下伤口肯定会有些消炎杀菌的好处。
汉民族语言非常丰富,许多生动的语言都是来自生活,让人一看就懂,心领神会。我们平时炒菜,用油用盐,只有油盐进入菜里,才会香。否则,这菜就不好吃了。后来,我们就把“油盐不进”用成一句俗语,来指听不进别人的话、十分固执的人。盐是保鲜剂,用它淹渍肉类、蔬菜等食物可以延长食用时间。盐是提味剂,谁要是炒菜做汤时忘记了放盐,肯定会被臭骂一顿。即便只是一碗没有形状的“心灵鸡汤”,也不能缺少盐的成分来调和五味杂陈。
想想生命中每天必不可少的盐,就会对它产生更多的敬畏之情。为我们的生活撒一把盐吧,不宜多也不能少,恰到好处时最能体现盐的奇妙与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