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昌莲
2016年9月10日是中国第32个教师节,从教恰巧也是32年的陈崇华却并没有心情庆祝,他手里拿着15年总计16000多元的工资欠条,无法兑现。陈崇华是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堡孜口村人。村委会主任李祖斌表示,村里像陈崇华这样被拖欠工资的民办教师至少还有20多人,但现在村里无力承担这部分债务。(9月10日澎湃新闻网)
做了15年代课教师,总共工资才16000多元,领到的还是“白条”,陈崇华的教学经历,令人心酸。然而,仅陈崇华所在的村,像这样拿“白条”工资的代课教师还有20多人。可见,陈崇华的遭遇,仅是代课教师群体的一个缩影,代课教师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更值得人们关注。
代课教师,说穿了就是临时工,教育部早就明文规定“清退和取消代课教师”。可见,如今的代课教师,已经成为一个不被国家承认、不受法律保护的劳动群体。问题是,清退和取消代课教师,已经执行了好多年,但始终“清而不退”,各地均走进了“清退、聘用,再清退、再聘用”的怪圈。
代课教师虽然对农村教育贡献很大,但由于他们属于地方用工行为,财政不予保障。尽管国家执行了“代转公”政策,逐渐清退和取消代课教师,但各省空余编制很少,很多地方甚至已经超编,代课教师的编制问题很难解决。他们的月薪,多的只有几百元,少的才百十元,劳动缺少体面,生活举步维艰。特别是,他们大都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随时均有被清退的可能,权益得不到保障,甚至人格得不到尊重。
代课教师拿“白条”工资,折射农村教育欠账。既然代课教师“清而不退”,既然农村教育事业离不开代课教师,那么国家和地方就该承认这一劳动群体的存在。换言之,代课教师理应受到社会和公众的尊重,他们的合法权益,理应得到更好的保障,他们的生存状况,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各地教育部门,要妥善处理代课教师的去留问题,落实相关待遇,给予必要的关爱。特别是,要改变农村贫困地区教育面貌,留住农村贫困地区教师,让代课教师体面劳动,相关制度设计应考虑得更加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