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毕业季,入职体检迎来高峰期。一些求职者为了确保入职体检能够顺利通过,求助于“代人体检”中介机构。记者调查了解到,“代人体检”之所以形成产业链,根源在于就业歧视仍然存在,一些明令禁查的体检项目仍被部分单位暗地作为参考。(8月21日《北京晨报》)
毫无疑问,所谓的“代人体检”服务,是一种弄虚作假的作弊行为,同“替考”如出一辙,均已涉嫌违法。既然“替考”已入刑,那么,“代人体检”也可参照“替考”,依法予以查处。然而,“代人体检”现象的产生,除了一些失信之人见利忘义之外,更与就业歧视脱不了干系。比如,乙肝患者,成“代人体检”主要客户群,表明用人单位对乙肝的隐性歧视,仍然比较突出。
众所周知,我国是肝病高发区,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1亿人。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在反对乙肝歧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可否认,执行取消乙肝体检规定之后,学校及用人单位在乙肝歧视上会有所收敛,不像过去那样理直气壮,但隐性歧视更可怕。比如,一些单位通过暗地买通医院检测,对于查出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其他理由拒绝录用,导致求职者拿不到被歧视的证据。这也因此催生了“代人体检”产业。
然而,该取消的体检项目没有真正取消,仅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些奇葩体检项目,已经沦为就业歧视的一种工具。
欲除“代人体检”,先治就业歧视。而治理就业歧视,需破除制度性障碍。任何制度的设计,都应该以尊重公共利益和维护社会公平为出发点。入职体检标准,应摒弃一些歧视性条款,删除那些有害无益的体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