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锋
高考之后,考生和家长再次面临志愿大考。从去年开始我国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以后,许多考生和家长对该填报哪所大学、哪个专业更加“拿不准”了。于是高考志愿咨询市场应运而生,“大数据帮你填报上好大学”之类的广告比比皆是,部分“一对一”咨询价格更是一路被炒至数万元的“天价”。(6月11日人民网)
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市场无序生长,越来越大,越来越贵,一方面说明考生及家长对高考志愿填报越来越重视,越来越舍得投入,一方面则说明考生及家长极度缺乏有价值的高考志愿填报信息,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处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状态,急需得到指导和帮助,说明教育部门、学校等提供的指导信息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考生的志愿填报需求。正是由于正规的指导信息缺失,才给了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市场疯长的空间。
高考志愿填报需要“公益版大数据”,这组“大数据”应该由考生原就读的高中及其任课老师、教育部门、大学、相关监管部门提供数据信息支持。一者,考生就读高中有经验的老师承担必要的责任,对学生的志愿填报进行指导,给出合理建议;二者,教育部门、高中等多组织考生及家长召开志愿填报交流会,向考生及家长提供与高考志愿填报有关的信息,告知考生及家长应该注意的事项,还可组织社会力量对考生进行帮助;三者,各大学根据招生需求确定基本的招生门槛,向社会公布,让考生心中有大致的底数,有的放矢,选择更精准;第四,工商、教育、网络监管等部门加强对高考志愿咨询服务经营者的监管,整治虚假宣传、无证照经营、乱收费等行为,规范咨询服务行为。正规、公益性的“大数据”多了,能够满足考生的志愿填报需求,考生对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市场的需求就会减少,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市场就会逐渐回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