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6年中考不到半个月,成都市机投中学初三的一间教室内,传来阵阵麻将洗牌的声音。学生们每四人围成一桌,摸牌、打出,熟练而自然。发明者田精耘反复强调,这套麻将牌是“教具”,而非娱乐工具,将其引入校园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6月7日《新京报》)
一般人可能都会这么想,在中考前,应该是放松或者看书做习题,怎么会用搓麻将的方式复习?其实,这样的质疑有很多,但是都没有触及教具创新的本意,若是单纯地拘泥在教具的形式上争议,就不可能发现“英语麻将”的意义,远非助力中考那么简单。
对教具的探索,是教育创新的应有之义。众所周知,现代课堂的应试倾向是很严重的,且对学生的创造性、逻辑思维以及思考能力都是极其不利的。要减少这种现象,仅仅是改革教科书显然是“捉襟见肘”,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是增加提问和互动环节,自己能从语言特点中体验文本内容,从创新教具、互动教学中感受教育的魅力。
正因如此,我们关注的重心就不应该只是“英语麻将”的形式正确与否,只要内容能够贴近生活,符合学生审美趋向,又怎么不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呢?“英语麻将”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用具,与用于娱乐的普通麻将有着“本质区别”。
诚如发明者所说,“英语麻将”只是借用了娱乐工具的外形,其目的在于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内核仍然是“教学用具”。除了“英语麻将”外,还有“英语围棋”“英语扑克”等。这些教具,都在无形之中拉近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距离,通过这样的场景建设,为学生在家里也创造了语言学习的环境。由此可见,“英语麻将”的诞生,本质上是在将寓教于乐体现得淋漓尽致。
助力中考不容教育走偏,教具创新值得推广。关键是,寓教于乐的意义不能走形,就更需要老师和学生走心,将学习当做有趣的事,才是“英语麻将”的创作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