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从省卫计委获悉,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为实现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等目标任务,我省制定了《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对新生儿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常见的心理障碍等11大类上百种儿科疾病,作出详细分级诊疗指南……(今日本报05版)
分级诊疗的核心内容,是让好医生往下走,基层的水平得到强化,患者也回到基层。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是先让患者回基层,还是先让医生回基层?
做法不同,效果就会相差甚远。
不少推行分级诊疗的做法,是让患者先回基层。比如,到基层看病的报销比例更高,就是“利诱”患者回基层;给予基层医生转诊权,让他们能够帮助患者挂到大医院的号,就是用便利来吸引患者。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只要患者足够多,医术就会不断提升,也会吸引更多医生到基层。因此,让患者先回基层有其合理性,只要患者回到了基层,医生也会跟着患者走,最终起到“强基层”的作用。但在基层得到充实之前,先回基层的患者无疑要面临基层医术不高等现实困境,有一段时间的阵痛需忍受。
假如让好医生先到基层呢?由于患者到基层看病还没有形成习惯,且一个地方的医术高低,除了医生因素外,还有器械设备、团队和整体氛围等因素,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先到基层的好医生可能有一段日子要“熬码头”,在此期间,医生的收入水平可能不太高,职业前景可能看上去较暗淡。但只要熬过了这段时期,患者就会自觉下沉到基层,医生的好日子也会随即到来。
可见,无论让哪一方先回基层,只要形成潮流,则要不了多久,分级诊疗就会成功实现。
最好的做法是,通过定岗定编、多点执业、利益驱动等举措,鼓励一部分好医生下基层,进而带动患者也跟着往下走。让医生先迈出一步,形成医生带着患者走的格局,最容易突破多点执业的瓶颈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