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钱不如存人” 岂止是一个家庭的愚昧
女孩遇袭反思的不该只是酒店
非常道
微声音
“什么都不干年薪12万” 讽刺了谁?
官员“下海”应规避权力“旋转门”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4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什么都不干年薪12万” 讽刺了谁?
□王恩奎
 

一位“休而不退”者,看到《瞭望》周刊报道,在湖南一些地方,近期有些年龄并不算大的“局办委”或乡镇“一把手”、重要班子成员向上级打报告,要求按照地方“公务员50岁以上退居二线,可享受比在职时更高待遇”的政策,自请“早退”,成为“休而不退”的“散吏”。 自称来自浙江的“散吏”, 内心深处的愧疚,写下“什么都不干,年薪12万”的文章谈感受。(4月6日《信息时报》)

这位浙江自称“休而不退”的“散吏”,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己“散吏”的心路历程,感到愧疚和自责,并用“愧对分文不少的薪资,愧对含辛茹苦的劳动者,愧对朝九晚五的下属们”的“三个愧对”解剖自己。应该说是良心发现,退休后的不再犹豫害怕而把“埋藏在内心深处多年”的心里话大胆地说出来。

“八九年的时间里,什么都不干,照样拿工资,照样享受一点不少的福利待遇;而且工资不算低,属于年薪超过12万元的自行申报个税者”。这样的家丑又何止一位“休而不退”者的个案,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体制的痼疾。一位吃皇粮者的“内心独白”,让人几多辛酸与无奈,简直是对公职人员体制弊端的极大讽刺!

长期以来,一旦进入体制内的公职人员,就等于进了保险箱,有了铁交椅、铁饭碗,吃皇粮不问国事,昏昏庸庸,碌碌无为地混日子,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不撞钟,“什么都不干,年薪12万”旱涝保收,愧对自己愧对人民。

问题是,现在国家一面在实施“延迟退休”政策,一面又在养更多的闲人,一面又有人要在“早退”上下功夫,而且还会得到鼓励,“腾笼换鸟”让出更多位置来养懒汉。纳税人的血汗钱就是这样被“散吏”们吞噬。

既然如此,何不堵塞这个漏洞,尽快补齐“延迟退休”的政策短板,尽快进行公职人员的体制改革,从体制机制上防止“什么都不干年薪12万”现象的继续发生,让“散吏”们有了危机感,不再内心愧疚,不再愧对人民!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