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稳”字当头
(1)试卷内容、结构“稳”。考察内容与2016年《考试大纲》相符;试卷结构整体稳定,选择题12题,突出四选二组合型;非选择题2题,保持模块间综合命题特色,分值与历年全国卷相近。
(2)命题特点“稳”。选择题有意义、说明、哲理依据、启示类;不直接考计算能力,但考察逻辑推理;非选择题设问注重“如何”、“分析”等;答案设定强调措施的可实时性、操作性。
(3)考察能力要求“稳”。考题突出主干知识考察并渗透能力考核要求;材料给定关注社会、反映热点,依托教材但高于教材,通过“材料在书外,道理在书中”,考察学生能力的全面性、层次性和政治素养、人文素养。
二、稳中有“变”。(1)更注重能力考查。从审题方面对学生做出了更高要求,考生需要结合材料中做法、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多角度考虑,增加了思考量。如选择题第12题、13题。
(2)更注重实际运用。材料选定更注重生活化,体现了学科贴近生活的特色;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程度,学会举一反三,如14题、15题和38(3)。
(3)更加注重学科思维。改变主观设问常从“为什么”角度设问,在延续从“怎么办”角度设问的基础上,将“为什么”变为“提出措施”、“说明”和“认识”类,更强调学生的分析、论证和探究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辩证思维分析、比较和解释。如38题和39题。
三、突出核心引领。(1)立德树人、价值立意。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引下,积极有序地认识和参与社会生活;通过试题、材料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如“双创”、“法治人物”、“民族发展”、“文化自信与自觉”、“价值观导向”等。
(2)创新思维,追求开放。主观题中设置开放性设问,答题角度自选、答案不唯一,为学生展示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拓展思考的韧性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也为教学的去功利性、重实效性做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