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道
要严禁青少年吸烟 而不是给烟提价
南京虐童案养母出狱 但反思还在路上
3上一篇 2016年3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南京虐童案养母出狱 但反思还在路上

□ 黄齐超
 

昨日,备受关注的南京“虐童案”被告人李某服刑期满出狱,养子童童(化名)和生母早早就在监狱门口等候。看到李某走出监狱大门,童童的生母张某更是当场下跪,几人抱头痛哭。(今日本报09版)

虐童案主角出狱,舆论的关注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但可以肯定的是,公众对于虐童及家暴现象的反思远不会终结。就南京虐童案而言,现在我们不妨盘点一下它带给我们哪些反思:

首先,教育孩子不能再蛮横粗暴。我们历来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教信条,但是,打骂≠爱,粗暴的教育方式即便能短期见效,也会给孩子留下阴影。更何况,非理性的棍棒教育或将触及未成年人的法律权益,父母容易因爱而违法的事件屡现不绝。如今法律越来越健全,不但有《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有今年3月1日刚刚开始实施的《反对家庭暴力法》,这些都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擎起一柄保护伞。所以,“打孩子是家务事”以及“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的类似想法要不得了。

其次,关注家庭暴力,人人都不是局外人。学生疑似遭遇了家庭暴力,教师向公安部门举报后,举报教师却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威胁。那么,以后碰到了家暴行为,还有人愿意举报吗?就南京虐童案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地向公安部门反映,即便产生了恶劣的后果,知情人也不至于被追究责任。但是,《反对家庭暴力法》实施后就不同了,该法律指出,要在学校、卫生机构、社区等建立强制报告制度,知情不报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最后,关于家暴,请慎言“不严重”,特别是事关未成年人。作为父母,爱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一定要讲究方式,不能粗暴,更不能家暴,爱之深切勿恨之切。在李征琴看来,虽然孩子是养子,但她很爱孩子,打孩子也是为了他成才,无可厚非。有类似观点的父母还有很多,因此,李征琴被判刑也引发不少网友的同情。然而,法是法情是情,不可同日而语。当然,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政府机构也应重视一切家暴行为,慎言“不严重”。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