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次模考命题,既继承传统,又立足现实,充分发挥指挥棒的积极作用,选拔评价与诲人育人齐头并进。例如,论述类文本摘编自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的文章《中国古代也有“学术规范”》,文本关乎优良学风的承续与养成,对考生而言,阅读文本就是一次很好的学术规范教育。古代诗词鉴赏选用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作品《州宅堂前荷花》为鉴赏材料。范成大以资政殿大学士身份出使金朝,慷慨抗节,不畏强暴,几近被杀;后来因与孝宗意见相左,去职隐居家乡石湖。第9题要求考生分析作者在诗中所寄托的情感,命题直接指向“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纵观本次命题,价值观的引导是通过材料的选择、语词的使用、设问的指向等多种方式来实现的,即选取社会中能够体现核心价值理念的人物事迹、新闻事件和文学作品作为试题材料,从积极、正面的角度设计合适的考查点,引导考生正确理解试题背后呈现出的积极价值取向。
2.贴近现实和考生实际,多方面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考试内容注重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主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现实、贴近考生实际。试题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清晰,考查目标明确,特别是现代文阅读的推断能力、迁移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升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力度。例如论述类文本,不仅为学生普及了一些中国古代“学术规范”的知识,而且也切合现代社会学术发展的需要,有一定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3.激发考生言说欲望,尝试任务驱动型写作。作文提出明确要求:“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罗琳、出版商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提供了很多可以探讨的问题,将材料的开放性进行了较好的限定。增加的写作要求是让考生给罗琳、出版商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选择不同的对象,信的内容和写信的语气都会有所不同。在选择时,考生有自由,选择完成后,就要进入角色,完成任务。要求写作书信,目的并非考查考生是否熟悉书信的文体和格式,而是通过限定的方式,激发考生言说的欲望,帮助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陈述观点,规避套作。作文题也由思考人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转而进入人与自我关系的思考框架,其目的是为了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在“道德王国”中为“个体本位”安置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