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在线网购越来越日常化,网络购物市场的交易规模也在飞速增长。统计显示,2011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的交易规模为7000多亿元,至2014年已增至2.8万亿元。"2015双11"即将来临,这无疑又将是一场网购盛宴。守夜、刷屏、抢购,不少网购族早已摩拳擦掌,进入积极备战状态。然而,由于网络购物对商品摸不到、触不着,各类商品质量问题、商家不诚信、交易诈骗乃至快递延期或丢失问题也层出不穷。
合肥消协:近半网购族曾被骗过
采访中,记者从合肥市消费者协会得知,在今年开展的首届合肥网络消费行为调查报告中显示,1000余名受访者中,有45%的受访者反映有过网购被骗经历,而这些被骗的网购消费者维权时,有32%的人都表示解决网购纠纷时最大的困难是网购维权程序麻烦。
那么网购中都有哪些常见的陷阱呢?赶快跟随记者来看一看吧!
陷阱一:先提价后打折
今年4月份,阿里巴巴集因发布公告称,因2013年和2014年“双11”期间,旗下天猫平台第三方商家因“先提价后打折”受到浙江省物价局总计80万元的行政处罚。
其实,网络商家通过“泡沫折扣”的方式牟利并不少见。省城市民郑小姐依然记得去年“双11”期间的遭遇。“我喜欢一件大衣好久了,两个月前就把它加入了购物车,当时觉得反正时间还早,不如等到冬天再买。”郑小姐说,她记得清清楚楚,当时的售价是660元,谁知道11月9日再看的时候,竟然涨到799元。结果,商家还说这是“双十一”特惠价,原价980元。
【消费提示】用假打折误导消费者,部分经营者“先提价后打折”,是网络价格欺诈的惯用伎俩。所谓的“低折扣”促销未必真正便宜,消费时还是应该“节前节后比价”,谨慎下单,不要被商家的促销广告和“红包”砸晕,成了冤大头。
陷阱二:“秒杀”多为空欢喜
“秒杀”以远低于市场价格的数字成交,令消费者心动。“双11”一早就守在电脑前,熬夜不睡觉去抢购。但活动开始后刷新个网页就发现秒杀已经结束,又或是下单后却无法支付,显示系统繁忙正在排队,等了半个小时,支付页面终于恢复正常,却因超时订单又被取消了。
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还有不少不法分子批量伪造各种“秒杀网”、“一元秒杀”等站点,诱惑用户去点击,然后引导受骗者输入网银、支付宝、财付通账号密码,致使资金全部卷入黑客的口袋中,令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
【消费提示】购买前想清楚秒杀的商品是否是自己需要的,而且花时间刷屏和等待是否值得。此外,对于秒杀的商品是否有附加条件一定要看清楚。比如一元抢下来的商品,却发现运费要50元;还有秒杀商品不实行三包,没有质量保证等。
陷阱三:快递变“慢牛”
“亲,你网购的货到了吗?”这句话几乎成为“双11”过后网购族间的问候语。受“双11”后遗症影响,快递变“慢牛”的现象时有发生。
“‘双11’在两家购物网站各订了两件东西,到目前为止,一件都没有收到,这物流速度太不给力了。”去年11月27日,省城市民吴先生发的一条朋友圈赢得了很多人的赞同。
当网购遇上“双11”,能做到毫不拖延的网商恐怕很少。采访中记者得知,在去年“双11”很多消费者当天买的货物,最短七天,最慢的甚至要一个多月才能收到。
【消费提示】:“双11”期间,快件会在短时间内爆发式增长,消费者尽量选择实力较强、知名度高,运送网络覆盖比较全的快递公司。另外,消费者最好选择单位、妥投点等一次收件成功,或者确保联系电话能打通,不要因为无人收件或联系不到收件人而让快递员白送一趟、反复送多趟。
陷阱四: “支持专柜验货”并不靠谱
很多网店会标注“正品保证”、“支持专柜验货”等宣传语,看到这样的品质保证后,很多消费者就犹如吃下了“定心丸”。可是专柜验货真的可行吗?日前,记者来到省城某连锁化妆品卖场专柜。专柜导购员明确表示,在网上购买的商品,专柜并没有“验货”的义务,也并未与任何网店达成验货协议。
至于购物小票,很多代购网店并不能提供。某大型购物网站代购品牌女鞋的店主称,代购商品如果是正品,大都是内部员工或者职业代购人从非官方渠道拿货,基本不可能有商场购物小票。
【消费提醒】多数在网上购买的商品,专柜、专卖店作为代理商,一般只负责商品的销售,并不会提供所谓的验货服务,一般也不会与任何网店达成验货协议,因此“支持专柜验货”的承诺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