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找不到这种药,孩子只能用国外替代药品,近6000元一支的价格将使更多家庭陷入困局,甚至放弃治疗。”8月4日,广东一位父亲在网上发布“求药帖”,他两岁半的女儿患肾母细胞瘤在医院进行治疗,术后正在等待化疗,急需“放线菌素D”救命。 (8月24日《长江商报》)
“放线菌素D”是一种用于儿童肿瘤化疗药物,其疗效无可替代。“放线菌素D”1支不到20元,患者每天只需使用两支,每个疗程用量不超过12支,因而被医疗行业称为廉价“救命药”。然而,廉价“救命药”,也是临床紧缺药,目前市场上几乎断供,许多患儿等药救命。
其实,不独是“放线菌素D”缺货,博来霉素也一并断货,氯胺酮、普罗帕酮(心律平)等低价好用的药皆已断货。廉价“救命药”去哪儿了?这让患者和医生都很为难,如果找替代药品,价格昂贵,可廉价“救命药”断货怎么办?廉价“救命药”断货的根本原因很简单,就在于“利润低”。厂家无钱可赚,怎么愿意生产廉价“救命药”呢?
对于低价救命药的保障措施也早已出台。2014年4月,为应对经典廉价药消失情况,国家卫生计生委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规定对纳入国家低价药品目录的药品,取消针对每个具体品种的最高零售限价,允许生产经营者在日均费用标准内,根据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制定或调整零售价格,保障合理利润,并提出建立常态短缺药品储备等相关政策,保障低价药品的供应。当年6月,国家卫计委又发布《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采购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强统筹协调,多管齐下确保常用低价药品的保障。今年6月1日开始,国家发改委取消“绝大部分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尽管如此,却仍然难以杜绝廉价“救命药”断货。
出现廉价“救命药”断货不能一味归咎于低价,还跟药品本身的特点有关。因此,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十分必要,一方面要建立 相关信息网站,让需求者和生产者无缝对接;另一方面是政府加大投入,即增加对此类药品的补贴。如此,才能既能够保证“廉价”,又能够“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