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西瓜 不成夏
一件毛衣
东乡米粑别样香
妻子的“粗”生活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7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东乡米粑别样香

 

东乡,是清朝民国的桐城县治下的白荡湖以东的一块地方。老桐城素有“文不过西乡,打不过东乡”的说法。东乡小吃很多,众多东乡小吃,说起来就让人口舌生津。米粑就很能代表东乡人的厨艺。

大米粑怎样去做呢?心灵手巧的东乡妇女,逢年过节前,总会用籼米磨成粉,经过几个大日头的曝晒,然后又放到铁锅内炒熟,柴火可是有讲究的,只能用稻草火。米粉既不能炒焦,也不能炒嫩。炒焦,粑就有烟味;炒嫩,粑吃起来就会粘牙。

做完了第一道工序,就做粑心。炒熟的白菜叶,萝卜丝,豆角,腌菜等等都是可以做粑心,这是简单的粑心。讲究的呢,那可是十几道菜肴充作粑心——先用肥肉丁炼出一点油来,再用剁碎的生付,切成小块的豆腐干,木耳,香菇,虾仁,切碎的蔬菜等等一起炒熟,冷却。

下面,就是和粉做粑了。和粉要用刚烧开的水,不然,和出来的米粉就会不粘连。揪下一小团粉面,两只灵巧的手急速向四周捏起来,边捏边形成碗状,这时就可以装入粑心了,封头,再用双手压得扁扁的,圆溜溜的,一个粑就做成了。做粑,这时候是最见手艺和功夫的了。粑儿做得薄,粑心又到边,没有实在的功夫和手艺是决不能做出大米粑来的。心不灵手不巧的人,常常是将粑皮弄破,或者是粑心到不了边,抑或就是把粑儿做得大小不一,肥厚不均。

做出来的粑儿放在筛子上,稍微晾一晾,然后就是下锅去“焊”了。烧红了大铁锅,先用香油围着铁锅溜溜一淋,等到香油放香的时候,一个个粑儿就放到锅里,再等到粑儿有点壳儿的时候,这时就沿着锅沿放水,锅盖就盖上了。底下的火,锅中的水蒸气,全凭主妇来掌握了。熟练的妇女估计时候到了,她掀起锅盖,一锅粑就熟了,那迷人的芳香就飘荡在屋内外了。

做粑,也是东乡妇女比试手艺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大小一样,到皮薄粑薄,到粑心的到边到角,再到粑心的多种多样,妇女们都会暗中较劲。单说那做粑心吧,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有人较劲要用十样菜做粑心。家道殷实点的人家真的就会寻来十样菜肴充做粑心,而贫穷家庭的妇女,寻不来更多的菜肴,她又不服输,为不让自家的孩子跌面子,她就会用韭菜再加三道小菜,九加三,十二道菜的粑心,穷人家的孩子也自豪地说,我家的粑可是有十二样粑心呢!香香的米粑,既饱了东乡人的口腹,又精心做来敬奉鬼神。天地之间有敬畏,谁说这不是一道美丽的愿景呢?就像东乡的武术,成就东乡内涵,这几千年来的风俗不也是凝聚民族的精神支柱吗?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