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那年,我刚满十岁。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除了喜欢听村里广播播送的《东方红》、《社会主义好》、《人民公社好》等歌曲,还喜欢听“老党员”那“嘟、嘟、嘟”的哨子声。
“老党员”其实不是党员,他并没有入党。只因为他在生产队干什么活都任劳任怨、积极、热情,大家都叫他“老党员”。他的父母早逝,三十多岁了还没有妻室,自从队长交给了他一个哨子,他的革命热情更高涨。他吹的哨子像是战场上的冲锋号,指挥着村民积极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大生产运动中。“老党员”白天总喜欢把哨子戴在脖子上,队长有什么分工活,他就“嘟、嘟、嘟”地吹着哨子把村民召集在一起,然后又吹起哨子督促村民上工,就连工间休息、收工,人们也得听从老党员的哨子声行事。
我记得有次队长把生产队分成四个小组,一二组人拉车运粪,三四组拉犁靶地 。队长的话刚落音,老党员就吹起了哨子,社员们像久经训练的士兵,奔赴各自的劳动岗位。
两辆运粪的大车各有十几个人拉着飞快地跑,车轮滚滚,路上的灰土四起。人们不约而同地打着号子:“大跃进呀么呼嗨!干劲足呀么呼嗨!汗水流呀么呼嗨!庄稼肥呀么呼嗨!”
拉犁靶地的村民也不示弱,田间、地头插着红旗,口号声声,响彻云霄:“社会主义好嗨!人拉犁呀么呼嗨!甘当老黄牛嗨!明年大丰收嗨……”
“老党员”收工的哨子响了,这是村民们最激动、最兴奋的时刻,人们不用烧火、做饭,就可以到大食堂就餐啦。
当初,大食堂的伙食还真的很好,大白馒头、白米饭、细粉缠小鸡、土豆烧牛肉、绿豆丸子汤。社员们心花怒放,终于可以过上共产主义生活啦。
1958年冬天,“老党员” 急促的哨子声把村民召集到村头,生产队长郑重传达大队命令:“大干三十天,治理好东大塘。”
霎时,马桥大队有十几个生产队的村民纷纷向东大塘进军,天上白云朵朵,地上红旗飘飘。大红条幅上写着鼓舞人心的标语口号:“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大干三十天,治理东大塘!”工地上人头攒动,挖土的、抬土的……蹬水车发出哗哗啦啦的排水声,加上民工的口号声震耳欲聋。争先恐后的民工谁也不愿落后,哪个队都不愿被插上黄旗帜,那热烈的劳动场面真叫人声鼎沸。
生产队都把食堂建在工地上,临时搭建的茅草庵一个接着一个。收工的时候,老党员照例吹着哨子,民工们飞速拥进大食堂,每人只能分到两个馍馍、两个红竽、一碗稀稀的白菜汤,民工的脸上自然少了当初吃大食堂的那种喜悦。劳累、饥饿的民工狼吞虎咽似的把所有的美味佳肴统统送进肚里,鼓足了干劲,准备继续战斗。
一个月后,东大塘冬修水利工程胜利竣工。“老党员”的哨子到底响过多少遍?没有人知道。他的嗓子哑了,鞋子破了,一身旧衣服上溅满了泥巴的斑迹,身体也渐渐消瘦……队长安排几个村民把老党员送进大队的幸福院。
没过多少天,幸福院的负责人又悄悄地把“老党员”抬回了村里。听村里的人说:“老党员”走了,脖子上还是挂着那个哨子。”
1960 年初,村里有不少的青壮年人、老年人、儿童追随着“老党员”的哨子声去得很远、很远.……
时空相隔五十多个年头,村里的人们早已经把老党员这个人遗忘,更记不清“老党员”的那个哨子。“老党员”“嘟、嘟、嘟”的哨子声早已和《东方红》、《社会主义好》、《人民公社好》和弦成一曲美丽动听的交响乐,响彻各个村落,响彻祖国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