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河南濮阳市委宣传部获悉,由于所负责的工作推进不力,当地7名干部近日通过报纸向全市人民作出公开检讨。(5月24日《京华时报》)
“登报检讨”不是濮阳的首创,前年初湖南某地党报就曾在头版刊登了当地两名官员的检讨书,“深刻检讨”缺席市委经济工作务虚会议,而官员集体性缺席会议被“登报批评”现象更常见。通过“公开出丑”激发官员“知耻而后勇”,促进干部会风、作风转变,初衷或无可厚非,关键在于“登报”之后要有“下文”,否则难免沦为形式主义问责,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就拿会风来说,不乏领导“怒斥”、“登报批评”的做法,何以缺席、打瞌睡之类“积习难改”?就因为缺少实质性的责任追究、风险太小甚至零成本,无关痛痒当然难“长记性”。
就拿报道披露的《关于城区河道截污治污推进缓慢的检查》来看,虽然罗列了自我检讨责任的“一二三”,貌似很深刻却不见改进措施、完成时间表、不达标怎么办等具体内容,如此空洞乏力的“登报检讨”,既似“虚晃一枪”、敷衍公众舆论的假问责,更像是为显示抓作风建设政绩的真表扬,是问责者与问责对象彼此心照不宣、配合默契的“双簧”。
治理为官不为,向庸懒散宣战,贵在动真碰硬,建立起严明的责任追究机制。对庸官、懒官、不作为官员固然要公开曝光,更要批评之后见下文、观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