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现象在当下社会并不少见,也不是现代社会独有的,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像旧社会的纨绔子弟、地主少爷、败家子,成天在外头风花雪月,他们不也是不劳而获、靠“啃”父母家产过日子吗?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要去参加生产建设,基本上见不到“啃老”现象。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多元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作越来越不是为了谋生,“啃老”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有些年轻人主动放弃了就业机会,赋闲在家,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资助。更有甚者,名为“自食其力”,实际上将自己的子女完全交给父母去养育,这种变相的“啃老”,是一种社会病态的体现,是年轻的一代对于社会责任的背弃。
人都有懒惰的天性,各种“啃老族”的出现,其实就是这一心态的集中体现。首先我们得明白,人为什么要工作?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是社会整体的一部分,对应着不同的社会“期望角色”,承担着不同的分工内容,社会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人们的分工协作,而工作是最为重要的实现方式。从家庭的角度来说,升级为父母之后的年轻人,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子女角色,必须承担起父母角色应尽的义务。
中国的传统道德教育中,提倡的就是“尊老爱幼”,而这种尊老爱幼在现代来看,不仅仅是要在物质上给予父母和孩子以保障,更需要花时间去陪伴父母和培养子女。人们可以因不同的生活理想,以不同的态度而对待工作,但是对于自己的家庭和父母,这种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传承的“社会角色”必须始终如一。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是一味地灌输孩子知识,关键是要培养、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树立正确的生活和工作态度,让孩子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社会角色”,担当起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