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价格改革,别只看上去很美
微声音
“租人上课” 暴露课堂管理漏洞
10名领导开会带8个司机,如此任性为哪般?
街头频现医生救人 可喜也可忧
非常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4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街头频现医生救人 可喜也可忧

□罗志华
 

3月31日,在南京闹市区,一位八旬老人跌倒,有医生边喊着“我是医生”边上前施救。而3月29日,苏州平江路也上演了相似一幕,一名男子突然晕倒,两位素未谋面的女孩果断跪地为其做心肺复苏。后经查实,其中一位是医生,另一位也是医护人员。最近一段时间,医生街头救人的事儿还真不少,引发了市民对急救话题的关注。(4月1日《现代快报》)

在技术层面,曾有来华学习的英国学生,对中国医生的敬业程度和劳动强度深表敬佩,而医学是一门实践学科,劳动强度决定熟练程度,也就是说,不管理论水平如何,在急救技能操作上,我国的医护人员与一些发达国家同行相比,整体水平至少相当。

然而,民众的急救水平,却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在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现场,总可以发现许多不正确的施救,比如心肺复苏的部位、方法和节奏不对,搬运病人的方式错误等,都十分普遍。一些现象表明,在国内的医疗体制内外,急救技能两级分化很明显。

我国人口众多,医护人员的数量十分有限,更多急救现场,只能依赖普通民众。因此,必须强化急救知识的普及,大力提升民众整体的急救能力,让更多人在关键时刻敢于告诉周围的人,自己有堪比医生的急救技能,才能挽救更多生命于危难之际。

全民急救水平不高,与急救知识的教育与普及不到位有关。在应试教育等因素影响下,学校急救知识教育形同虚设,社会上急救知识普及活动也少之又少,国人的急救知识,很多都是在影视作品和网络等五花八门的渠道得来,比如去年7月,连云港市的一位14岁的男孩通过胸外按压,救活了已经窒息的妹妹,他说他的急救知识就是从电视上学的。这一典型个案,反衬出学校急救知识教育的不足。

因此,街头频现医生救人有可喜的一面,相比之下,社会的整体急救能力堪忧。只有当民众的急救能力普遍提高,各种急救设施随处可见,医生的作用不再如此突出,病人突发疾病时反而更加安全。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