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走访发现,河南一辣条生产工厂卫生条件恶劣,工人直接用手包装辣条,上完厕所后不洗手直接装。食品厂老板坦承,对于微生物状况心里没底,“但如果进来要洗手,上个卫生间要换个衣服,工人就感觉有点约束,就不好招工。”(3月15日《现代金报》)
“价格低廉,味道劲爆”,这可能是辣条留给大多数人的童年记忆。然而让人震惊的是,在辣条风靡全国的背后,却是其生产过程卫生堪忧、各种添加剂违规使用的沉重现实。
吃过辣条的人或许都知道,它能够俘获“吃货”的“芳心”,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它的味道有多么独特,营养有多么丰富,反倒是因为它违规的香料添加和过量的色素混入,使得众多人的味蕾在其面前失去了判断力和鉴别力。遗憾的是,就是这点仅有的“常识”,也足以蒙蔽过监管部门的双眼,使得那些劣质的、肮脏的辣条食品能在校园周边风行开来,这是多么的尴尬与无奈。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面对这些监管疲软甚至出现渎职的执法部门,对其进行必要的问责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必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