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来自京沪高铁公司的消息引起海内外关注:2014年,京沪高铁客票收入约300亿元,有望实现利润约12亿元,原计划运营5年逐渐达到盈亏平衡,结果3年就实现了盈利。(1月26日《新京报》)
京沪高铁运营不到3年就实现盈利,比计划提前至少2年,这与世界上绝大多数高铁都在亏本运营的状况相比,可谓一枝独秀。京沪高铁获利又获名,可谓名利双收,成为最大赢家。对此,高铁给出的理由是,这是高上座率带来的高效益。但这种说法未免有失偏颇,上座率高与效益高并非成正比,或者说上座率高未必就会效益高。
由于高效益建立在高票价上,京沪高铁运营3年即盈利,对乘客来说未必就是好消息。这只能说明,京沪高铁把盈利作为主要目的,盈利建立在畸高票价上,从而获取了超额利润。如果高铁票价合理,让利于民,上座率高未必就会带来高效益,甚至5年逐渐达到盈亏平衡的预期都难以实现。
高铁方面需调整思路,应把服务方便民众、突出公益性作为发展方向。发现超常盈利不能窃喜,而要寻找问题,尽快将畸高的票价调低或降下来,使高铁票价趋于合理,让大部分乘客坐得起高铁,才符合其公益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