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该决定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其中,个人缴纳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8%,单位缴纳比例为单位工资总额20%。(今日本报04、05版)
千呼万唤始出来,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养老金并轨实在是令人振奋的消息。作为整个社保改革中最受关注的部分,公众对早日启动养老金双轨制合并改革翘首以盼。多届政府未能突破的养老保险并轨,在去年末相关部门提前披露了此项改革将进行的消息,彰显本届政府改革的决心。当然,靴子只能算是落地了一只,改革的决定最重要靠践行,前路艰险荆棘丛生。
很多学者在呼吁养老金并轨时曾期待,如果能够实现养老金并轨,对于养老金缺口是大大的好事。2013年19个省级地区出现当期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缺口共计1702亿元。而机关事业单位多是稳定性强、持续缴费的机构,一旦将其纳入社会统筹,相当于财政支出的一部分直接放进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池子里。而且更是有助于解决长期以来被公众诟病的公平性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改革初期或分三类养老基金,并轨初期,三个“池子”的资金并不互通。也就是说,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基金初期和城镇职工不在一个池子,那么对养老基金的补充,基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相反,国家为了做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基金,甚至还将一次性和长期投入大笔的资金。不过,长痛不如短痛,有机构曾计算过,2010年中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年支出总成本约有2000亿元,2020年约7000亿元,2035年约为2.7万亿元。越早启动改革,成本其实越低,阻力相对越小。
不得不说,养老金并轨同步将为机关事业单位推出职业年金计划。而大部分企业不会给员工购买职业年金,因为企业各种负担本来就很重,不会额外在这方面增加支出。而机关事业单位特别是公务员不同,政府机关给公务员购买职业年金不花自己的钱,花的是纳税人的钱。一旦做实职业年金,意味着公务员养老金和城镇职工并轨,可能形成新的隐性双轨制。
并轨之路必然艰难,从技术层面上说,尽量不降低被改革群体的养老待遇,以减小改革阻力。作为过渡方案,并轨初期养老基金池子不互通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应是长期如此。改革是个渐进的过程,所谓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必须有明确的时间表,让养老基金池子早日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