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出具报告梳理各省各部门公开信息,在赞许各省各部门初次公开成果之余,也指出此次公开略嫌亮点不足,主因在部分政府及部门的信息公开工作确实缺乏内容,体现在总结上就是“寥寥数语,底气不足”,或停留在“表扬与自我表扬”之上。(1月12日新华网)
政府信息公开“成绩单”普遍自我感觉良好,打分比较高,处于表扬和自我表扬状态,凸显出政府与民意的脱节,才引起了公众的反感。
工作报告多谈成绩,少谈问题,这其实是写工作报告和总结的最基本套路与潜规则,各行各业皆是如此。即便是在民营企业,职工撰写年度报告和总结,也多是谈成绩,进行自我表扬,很少摆问题。政府信息公开“成绩单”多表扬,只不过是总结报告的套路和潜规则使然,本身并不奇怪。
从大多数地方政府和部门的信息公开工作来看,的确有表扬和自我表扬的资本。一方面,政府信息公开成绩是由上级部门打分,只要政府和部门按照上级的要求,对照上级给出的信息公开清单,应试的公开相关政府信息,那么即便与公众的需求脱节和不符,也能得高分,不会公众不满意就得低分。因为上级部门制定的政府信息公开打分标准本身就不见得科学、合理,也未必与民众要求相一致。另一方面,从公众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现状来说,实事求是地讲不太理想,大多数公众不太关心也不太关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很少有民众通过法定渠道申请政府公开公众关心的政府信息。当公众参与度降低后,政府信息公开就沦为了政府部门自娱自乐的游戏。
要打破政府信息公开“成绩单”停留在表扬与自我表扬阶段,就必须引入公众评价机制。信息公开“成绩单”应交由公众打分,而不只是上级部门打分。由公众打分,也能吸引和提高公众参与度。同时,政府信息公开要建立问责机制,对于政府信息公开不到位的部门,必须追究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让问责制度为政府信息公开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