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江苏太仓人陈汝言被淞沪炮声所迫,流亡到了山城重庆。这时期,全国一些高等学府也在炮声中陆续搬迁至重庆。他看到沙坪坝高等学府林立,学生万千,却没有一家像样的书店,便决心开一家好书店及出版社。
没有开办经费,让他的理想无法实现。当时,那些支持他开书店的知名教授均度日维艰,爱莫能助。多亏江苏老乡李公朴给他出了个点子:“要钱只有找徐悲鸿,他画一匹马就是五百元。”
国画大师徐悲鸿是一个善于“推销”自己的人,他热心社会公益。抗战以来,他曾经将在新加坡、吉隆坡、新德里和昆明、重庆等地举办画展的收入全部捐献,救济离乡背井的难民。徐悲鸿这样做,一是本身有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另外也是希望自己不时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据说,他这一时期总让手下、学生关注各家报纸,只要一个礼拜报上没出现他的名字,他会郁郁寡欢。
陈汝言到江北盘溪石家祠找到了徐悲鸿。徐悲鸿对这位小同乡深为嘉许地说:“你想办个出版社,我支持。我虽不是大富翁,捐出点钱做开办费还是可以的。你回去先找中央大学的一些知名教授做编委,然后来找我拿钱。”
不久,陈汝言再访徐悲鸿。徐听说有八位知名教授担任编委,便立即拿出一千元交给陈汝言说:“这是‘两匹马’的价钱,捐给你作开办费。”之后,上海杂志公司便在沙坪坝开张,并系统地翻译出版了一批世界文学名著和国内文坛佳作,深受学子欢迎,每日从早到晚,门庭若市。而徐悲鸿慷慨捐“两马”助友开书店的事,也已传为美谈。
屠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