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收藏市场火热,拍卖市场上有屡创新高的过亿高端藏品,民间也有很多散落草野身价不菲的“民间国宝”,再加上电视上层出不穷的藏宝、鉴宝类节目引导,人们的收藏热情空前的高涨,收藏的门槛变得非常低。似乎只要有钱有闲,随便找个跟自己有眼缘的艺术品门类,便可以一头扎入收藏事业,坐等升值。
然而,在收藏热潮中,人们愈发看重艺术品的投资功能,却对藏品的流动性认识不够,艺术品不仅要买得进,更要卖得出,藏家才能从中获益,也是藏品价值的一种体现。艺术品收藏市场的扩大,让普通人接触藏品的途径越来越多,“买”的渠道也越来越多, “变现”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收藏市场上 “半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收藏本身便是日积月累的洗练和打磨,不存在“日进斗金”、“人潮涌动”旺市。这是由文化艺术品独特的商品属性所决定,愈是贵重的艺术品,流动性就越差,所以大量艺术品只能束之高阁,退出方式不外乎二次拍卖、典当融资、抵押贷款几种。所以在买进的同时,一定要正确估计好价格。
目前,在藏市上,无论是价格亲民的普通收藏品,还是身价过亿的民间藏品,多种品类的文化艺术品都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低值高估”现象。低值高估源于藏家对藏品过度的心理预期,其影响不仅仅在“惜售”,更在于整个收藏市场价值评定缺乏一个权威可靠的严格秩序。特别是对于高古瓷而言,虽经研究所和鉴定师明确考证,其断代和 窑口基本无误,但价格高企,显然与其自身艺术价值不符,这主要受拍卖市场上身价过亿同类瓷器的蛊惑以及一些鉴定专家的误导。藏家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是同一类器物,也存在精品之分,特别对于古玩艺术品,更要求精品性与稀缺性。所以以拍卖图册上的拍卖价格作为自身收藏的参考是收藏之大忌,更是“低值高估”现象的滥觞。
古人就曾有“粮油一分利,百货十分利,珠宝百分利,古玩千分利”的说法。
从最近十年来看,艺术品投资获利回报是很丰厚的,但艺术品投资最怕假货。如果赝品泛滥,直接影响到艺术品的正常流通,个别收藏家、鉴定师存在术业不精、见利忘义等问题,损害了艺术品鉴赏的大环境,更伤害了艺术品的正常流通。在收藏市场中,“作伪”与“鉴伪”耗费了藏家太多的心血与金钱,因而,购买艺术品保真是最大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