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上午,12名投资人聚集在山西朔州市发改委办公大楼楼顶,引发大家的关注。这12名人员参与了山西和利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集资,之所以选择聚集发改委楼顶,主要是因为发改委下属的散装水泥办主任马爱斌“携款1.8亿”逃匿。因为马爱斌除官方身份外,另一个身份就是和利公司的大老板。朔州市发改委回应马爱斌身份问题时,称其是“市散装水泥办的临时负责人”。(1月7日中广网)
按理说,这12名欲跳楼的人员参与的是山西和利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集资,现在集资款被这家公司的老板卷跑了,被骗人员应该直接找和利公司,即便是要跳楼也应该去和利公司的大楼,怎么偏偏选中了与和利公司“八竿子也打不着”的朔州发改委了呢?初看起来,朔州发改委不仅“冤枉”,甚至“冤枉得大了去了”。
但是,一个“临时工”让人们看到,发改委不仅不冤枉,其幕后有可能还隐藏着更大的秘密。按照发改委的说法,这家和利公司的老总马爱斌,同时又是发改委下属的“市散装水泥办的临时负责人”。这看似两种不相干的身份,实际上这个“负责人”在集资事件中发挥的作用不仅非常大,甚至远远超过其公司老总的名头。
因为这个“负责人”在普通人的心目中就是理所当然的政府官员,民营公司会垮,政府部门却不会垮。可以说,许多人之所以肯把所有积蓄拿出来参与集资,冲的不是和利公司,而就是朔州发改委。因此,发改委在这里不是被集资者当成“替罪羊”,实际上是自己主动充当了“替罪羊”。按照职能,“散装水泥办”实际上是一个管理和执法的双重机构,这样一个重要岗位的政府官员岗位却聘用一个临时工担任?这里面到底隐藏着多少秘密?发改委不妨晒一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