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接警员:布网于无形的“声音捕手”
“单口”柴门大鼓昨首唱“双簧”
3上一篇 2014年11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柴门大鼓”唯一传人自改形式
“单口”柴门大鼓昨首唱“双簧”

许建军 葛佑平 星级记者 俞宝强/文 王恒/图
马云成和弟子王传刘在说唱“对口大鼓”
 

星报讯 昨日上午,在蜀山新产业园区仰桥社区活动中心,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柴门大鼓”唯一传人马云成和自己的大弟子王传刘,第一次登台为街坊邻居说唱“对口大鼓”。有别于传统的一人、一板、一鼓表演形式,新的“对口大鼓”变成了两人同台演绎,说唱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不时引起现场观众阵阵喝彩和掌声。

一部《杨家将》连说了近20天

马云成出生于戏曲世家,1962年,年满20岁的他在父亲的张罗下带艺拜师,成为柴派大鼓书传人许峻峰的弟子。一年后,马云成出师并正式开始大鼓说唱生涯。

“年轻时,在南七一带说大鼓,一部《杨家将》我连说了近20天,每天来听的人都是里三层,外三层,重重叠叠又三层。”说起过往,马老神采奕奕。

历时两年创新将单口变为“双簧”

“眼下晓得大鼓的人是越来越少,爱听的更是凤毛麟角。”作为柴门大鼓唯一传人,近年来,马云成最为忧心的就是大鼓的受众面越来越窄。

如何让大鼓重新回到老百姓的生活中间,把这项民间技艺传承下去?为此,马云成历时两年,在原有基础上,对传统大鼓进行了改进,新创了对口大鼓和配乐大鼓,进一步丰富表演、表现形式。

据马云成介绍,对口大鼓就是由两个以上的人,同时上台对口说唱。此外,马老还在盘算着尝试开展“配乐大鼓”创作。同时,马云成还自编、自写、自谱了配乐大鼓的曲目。“眼下要完成配乐大鼓的首演,最需要的是有一个乐队来配合。”马云成说道。

仰桥社居委主任陆军告诉市场星报记者,目前,社区及文化部门都在为马老寻找乐队,保护好这些濒危的“非遗”项目。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