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小戏的乡土风情
梆剧:皖北土语的民间小调
四平调:砀山花鼓艺人的“变腔”
3上一篇 2014年10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四平调:砀山花鼓艺人的“变腔”

四平调《婆媳之间》
 

花鼓、评剧、京剧、豫剧,在一个戏里,能听到这四个剧种的腔调?

砀山四平调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稀有剧种。

它很年轻,迄今只有80余年的历史;也很稀有,发源于砀山县周寨镇,目前只流行于皖苏豫鲁四省接壤地区,因其曲调四平八稳、四句一平而得名。

被称为砀山县地方戏曲的活化石的四平调,在2010年5月,被列入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7月又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扩展名单。

在参赛的民营院团及非专业组的名单上,我们看到了宿州市砀山演艺公司表演的四平调《婆媳之间》。趁着演戏空档,其负责人苏连营聊起了它的过往:“虽然年数很短,但四平调也有自己的历史。”

民国初期,砀山县周寨区张小楼村“邹家班”花鼓班主邹玉振,和周寨区西豆楼村“燕家班”花鼓班主燕玉成、庞士英以及“王家班”班主王世君、许若海等,经常在皖北、苏北、鲁南、鲁西及豫东、豫南一带演出。

1931年,砀山花鼓艺人燕玉成、庞士英、刘玉顺等人在商丘卫星说书场演出时,认为花鼓的四平八稳中有“平调”板式,借四平八稳之意,用花鼓“平调”之称,始定名为“四平调”,丢弃腰间花鼓,穿上戏剧服饰,饰以彩妆头面。

演出现场,《婆媳之间》的喝彩声不断。苏连营的表情颇为自豪:“今天表演的剧目是农村题材的现代戏,是我们最新创编的。其实,说起来,我们四平调的代表曲目可不少,像《回龙传》、《郑小娇》、《盘妇捉夫》;现代戏有《红灯记》、《沙家浜》、《焦裕禄》、《南方烈火》等。别看它是朵乡野艺术小花,因为唱词通俗易懂,乡土味浓厚,具有民间口头文学的特色,可是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会演的,有的剧目还被拍成舞台戏曲片电影。”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