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人民公仆,当官不为民做主,人大可以罢免你!”堆积了两个月的医疗垃圾,经多方协调仍无人管,榆林市人大常委会将时任市卫生局局长请来,人大代表黄晔面斥局长,问题3天内得到了解决。(8月25日《华商报》)
干不了就换人,这样强硬的措辞经常见于霸气的官员对下属说,如今人大代表对官员也这么说,爽!人大代表一发威,堆积了两个月的垃圾3天内就得到了解决,痛快!
不过说实话,这样的事情本不应该成为新闻。因为对官员和政府部门进行监督本是人大代表的职责,当面批评不作为的官员本应是履职的常态。人大代表面斥官员竟然成为新闻,只是说明这样的事情还太少。从这个角度讲,黄晔代表的果敢,恰恰反映了其他太多代表的履职不力。
我国的法律规定,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我们从制度设计上,要求选民有诉求可以向人大代表反映,由人大代表去向有关部门沟通解决。只要能真正做到这一点,群众的利益就能够得到保障,一些社会矛盾在萌芽状态就能够得到及时化解。只可惜,由于我们缺少黄晔这样的代表,目前这一制度还没充分发挥其威力。
造成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大代表和选民之间缺少一条有效的沟通渠道。在一些基层,甚至选民选出来的代表自己根本就不认识,当选的代表在履职期间和绝大多数选民从未见过面、说过话。这样的现状,使得一些人大代表成了摆设,从一开始就脱离了群众,背离了其基本定义。
我们乐见人大代表“面斥”不作为的官员,但我们更希望选民能“面斥”不作为的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对官员监督没有成为常态,是因为选民对人大代表的监督没有成为常态。只有人大代表时刻都处于选民的监督之下,才会真正负起责任,才会真正代表百姓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