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笔者作出了“市场风格出现三大转变”,“上证指数只要过了期指交割关和周三、周四新股申购仍不破2050点两道关,就将往上突破2100点”的两大预测,在本周均得到了验证。
一周来,上证指数涨3.25%,突破了年线2088点和2100点整数关;深成指涨4.39%,突破了7500点整数关,但创业板却跌1.6%,15天累计跌幅12.1%,跌破了年线1322点和1300点整数关。尤其是周五,沪市成交量超深市,而创业板成交量从380亿萎缩到180亿。各指数板块呈冰火两重天。可见,提前把握市场风格转换和指数分化的趋势,及时果断地获利避险,对股市运作的成败是多么重要!
创业板为何由强转弱?
多数人只看到创业板的连续下跌,是因为中报成长性减缓,或者技术形态上呈现头肩顶。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一是涨幅巨大,获利盘丰厚。不仅指数从585点以来有一至两倍,而且创业板十大权重股经过3~4次的高送转,业绩成长性已跟不上股本的扩张速度,而复权后的隐性价格则高达几百元。遂引发了最原始、持股最多的社保基金、基金和机构不计成本的获利了结,落袋为安。由于其流通盘小,便导致了“踩踏事故”,每一次反弹都引来了更深的暴跌,十大权重股已失去了以往力挽狂澜、中流砥柱的风采,有的还成了领跌指数的品种。
二是大股东日益频繁的减持。4月份有29家,5月份有65家,6月份有97家,7月份至今已有80家以上。大股东的减持,抽走的不仅是巨额利润,更重要的是动摇了场内中长线投资者的持股信心,也吓退了场外的新增资金。
积重难返的上证指数为何突然走强?
今年整个上半年,大盘始终在2000~2050点区间窄幅波动。多数人据此认为:“久盘必跌,2000点必破、1900点必能看到、1849点也未必是底”。市场的存量保证金一直停留在6000亿左右,故使悲观情绪始终主导市场。
但是,近期有几个突发的因素致使上证指数突然走强:
(1)7月15日国资委公布央企首批国资改革名单,一石激起千层浪。中粮系、电力系、铁路系央企股拔地而起,轮番连续涨停,促使风格转换、资金转移,带动了“左邻右舍”,包括地方国资改革股雄起。一大批长期超跌、在底位蛰伏的中大盘低价股的群体上扬,主要抬高了上证指数。
(2)大量新增资金进场,另辟蹊径买冷门的大盘低价蓝筹股。周三、周四虽有8000亿资金申购新股,但沪市却连续三天成交量放大至1067亿、1286亿、1114亿,不知从哪里来了一批天兵天将,上证指数连续大涨冲关,令多数投资者大感意外。尤其让割肉去申购新股而落空的投资者,下周面临踏空80点后高位追涨的尴尬。
(3)市场预期10月份开设沪港通、增加QFII额度、RQFII扩大到五国金额达万亿,将主要炒作大盘蓝筹股,从而引发场内资金由深市转向沪市、由创业板转向主板。
央企改革推动了上海和各地的国资改革
这次央企改革的新意是:宣布改革试点名单后不停牌;连续三个涨停也不发风险公告;非试点名单的央企三天内涨幅超20%,上市公司也不发“三个月内不重组”的澄清公告;大盘股、超大盘股照样连续涨停;至今没有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方案,给予市场较长时间的朦胧期。受此刺激,近期上海、重庆、广州的改革概念股,一改前期的颓势,也纷纷走强。
平心而论,无论从盘子,还是从改革力度看,上海国资改革远超过央企。只是由于改革方案不如市场预期,或事先过于保密,机构没拿到筹码,所以复牌后表现甚差。一旦机构吸饱了底部割肉筹码后,便开始拉升。如飞乐音响、锦江股份、金丰投资、三爱富、城投控股、海博股份、华东电脑等,近期都纷纷跑赢了大盘,甚至创新高。
笔者相信,一旦上海两个改革试点成功(周五其领头羊作用已十分明显),将会带动上海国资改革概念股卷土重来,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改革红利,并带动上证指数持续走强!
后市的主要看点
本周,在大多数人把注意力放在新股的申购时,上证指数却连涨4天,一口气攻克了所有的均线阻力和下降通道,报收2126点。大盘还能走多远?走多久?是超跌反弹,还是中级行情甚至翻转?这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
笔者认为,后市大盘的看点是:
量价能否配合,成交量能否随指数上涨而不断放大?
大盘回调时,成交量是否仍在800亿以上?冲高回落后,2088点年线是否有强烈支撑?
军工、新能源汽车、信息安全、央企和地方国资改革等符合政策的热点,能否继续活跃?
2130点能否连续三天收盘?然后再关注4月10日的上半年内次高点2146点能否冲破?2月20日上半年的高点2177点能否冲破?
笔者是先看盘实2130点,再看冲2200点的!但选好个股比指数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