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信用等级制” 要尊重公民基本权利
微声音
扭转社会偏见 “工士学位”难担大任
从“狗肉节”之争找到社会共识
从“开豪车搭讪美女” 管窥世相人心
非常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6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扭转社会偏见 “工士学位”难担大任

□何勇海
 

经教育部同意,今年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内率先试点,为优秀毕业生授予“工士学位”,使高职生有机会进入学位通道,参与终身学习,也让过去只拿毕业证的高职生在用人单位面前,能分出素质高下,让优秀者脱颖而出。(6月22日《人民日报》)

如今,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不高,仍流行着“一流学生进重点,二流学生上大本,三流学生进职专”的说法,导致高职毕业生的社会地位低,而技术蓝领却愈来愈稀缺。设立“工士学位”,或可增添高职毕业生的成就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他们在求职时也可给用人单位递上自己的学位证了。但要想彻底扭转职业教育的社会偏见,“工士学位”恐难担大任。

一者,高职毕业生有了“工士学位”,不等于拥有工作能力。长期以来,社会普遍将职业教育与“二流教育”画等号,职业院校在招生中居于末端;职校生选择职业院校往往非心甘情愿,进入职业院校后便“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为混一纸文凭。因此有网友说,真才实学最重要,舍此,“工士学位”等一些都是浮云。

二者,高职毕业生有了“工士学位”,不等于能够消除社会歧视。从学生到家长再到社会,普遍都“崇拜学历、轻视技能”,很多用人单位更是对此推波助澜,导致现在的学历越来越贬值,将读研当“镀金”以拓宽就业机会的“考研大军”越来越壮大,“学士学位”都不好意思拿出手,“工士学位”又能有多少含金量?

我认为,想彻底扭转职业教育的社会偏见,一要将高职院校打造成“一流教育”,不再有“招生难”之困和“素质差”之责;二要让高职毕业生有光明的就业前景和发展前景,有优越的福利待遇;三要修正职业、岗位定位,真正消除“学历高消费”。这些,显然不是设立“工士学位”就能破解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