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铅笔致血铅超标” 是无知还是冷漠?
政策激励,让农民舍不得焚烧秸秆
微声音
期待“周董歌词入教材” 引发鲶鱼效应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6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政策激励,让农民舍不得焚烧秸秆

□谢庆富
这把火何以灭不掉? 王恒/漫画
 

近日省城合肥周边焚烧秸秆现象严重,对空气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本报今日08、09版)

经过多年大力宣传,应该说大多数农民都已经知道秸秆焚烧的危害。不过由于秸秆转化为经济效益操作难度很大,在不少农民看来,烧掉是最直接最方便最省力的做法。说到底,要让农民不烧秸秆,必须找到一条比焚烧更实惠的路子。

一是出台多种奖补政策,并确保政策落地。如果让农民拿到真金白银,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科学处理秸秆,不会一烧了之。这些奖补政策包括秸秆还田、清运补贴,深松、秸秆收购奖励等。反之,如果只强调焚烧秸秆将受到重罚,就容易引起农民反感,加上得不到实惠,难免会做出不理智行为,冒险焚烧秸秆。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对拖拉机、大中型秸秆还田机、与收割机配套的秸秆粉碎机等农机购置进行补贴,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收种要在短短两三天之内完成(所谓“抢收抢种”),如果机械数量很少,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收割、秸秆还田和粉碎工作,就算农民明白秸秆还田好,也不可能耐着性子坐等秸秆还田机,错过收种良机。

除了秸秆还田,秸秆综合利用的市场空间也很广阔,只要地方政府在政策激励和引导上做细做实,秸秆变废为宝完全可行。显然,秸秆若是能很方便、很及时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农民就不会也不舍得焚烧。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